每一个父亲都值得被“炫父”

小时候父亲买了很多童话书,我开心的跟着书里的主角,在各个仙境漫游。长大后回看自己的老书架,发现从安徒生到格林,从《一千零一夜》到《绿野仙踪》,外国的故事蔚为大观,属于中国的却只有郑渊洁。

图片发自App

深入了解这位国版“童话大王”后,竟发现郑渊洁本是行伍出身,从前在部队维修战机,后又在工厂谋生。开始把写童话作为主业,是因为儿子郑亚旗出生了,要赚钱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

他以郑亚旗为原型,塑造了经典的童话形象皮皮鲁,之后更是以一己之力创办杂志《童话大王》。迈过而立之年的门槛后,我对郑渊洁老师除了佩服,更是感慨童趣背后所藏匿的父爱。

另一位儿童文学的巨匠冰心曾说: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但是我们翻遍经史,竟找不到一句可以媲美“报得三春晖”式的词句来歌颂父爱。

图片发自App

虽然父爱被忽视是国民现象,但父亲无疑是我们人生的最完美搭档。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读书求学到奔走世界,他参与了我们生活中一场又一场的经历。

旅行时,他带我们走四方;吃美食,他负责掏腰包;

当我们想运动,他可以陪我们一起在绿茵场追风;

好不容易想主动学习一次,他就高兴地重拾书本客串家教;

不过儿时父亲扮演最多的角色,是做一只甘愿被打的“怪兽”,满足我们是“超级英雄”的幻想;

图片发自App

如果有一天,父亲忽然变成了祥林嫂,反复唠叨同样的内容,那一定是我们长大后开始拓展社交圈,他掏心掏肺地科普我们不以为意的社会规则。

再慢慢的,父亲就从悄悄为我们买零食的“小伙伴”,变成默默等我们回家吃饭的“老男孩”。

图片发自App

独立工作后,我开始扮演父亲曾经的角色,带他买舍不得穿的衣服、下他没尝试过的馆子、去他没到过的地方旅行。他再也扮不了“怪兽”,却开始把我当做他的“超级英雄”。

虽然开始参与到父亲的衣食住行,但在东方文化的语境中,我想很多朋友都一样,可以肆无忌惮地在朋友圈向妈妈表白,晒她的美照,却不肯为爸爸写下只言片语。

看来东方人特有的文化基因,就是让人不习惯对父亲公开表达爱。

但人生总是需要仪式感的,特别是在父亲节快要到来的日子,即使每对父子父女在一起的生活经历不同,也要给这位人生中的完美搭档带来一些惊喜。

买了什么礼物?在朋友圈炫父!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一个父亲都值得被“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