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与零食

夏天到了,晚上楼下热闹异常。

孩子奶奶每天晚上出去遛弯,三毛呢也想每天跟上一起出去。如果奶奶不带,三毛就哇哇大哭,搞得老人实在无奈,不得已时,就不再出去。倒是三毛每天完成作业后,还要惦记到外面溜达几圈的事情,有时候时间分明已经很晚,还要哭闹着出门,搞得老人每天几近疯狂。

大宝呢,虽然勉强留下来在家学习,但是每次也是心不甘情不愿,一副老鼠吃死耗子的样子。有时,稍微责难几句,就开始委屈的掉眼泪,一顿哭泣后,半个小时时间已经过去了。每晚每次,感觉什么也没学时,睡觉时间就到了。虽无奈,但是不能不让睡觉不是!

我知道大宝心里着实委屈:凭啥妹妹能出去溜达,我就得在家学习?凭啥她一哭二闹三上吊后就能得逞,我就不能!

痛定思痛后我改变了策略,下班时每天买回很多鸡爪、海苔、火腿、果冻、口香糖、巧克力……要知道这些都是孩子们每次梦寐以求的零食。

事先说好规则,在家好好学习的每天有一样奖励,出去遛弯的没有奖励。

说归说,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尤其是小三毛。当日,三毛又出去遛弯了,置老师布置的作业于不管不顾。

大宝学习结束后,选取了口香糖。三毛回来后,看见垃圾桶里的包装纸,哭的震天响。边哭边说再也不喜欢妈妈了,妈妈是后妈,妈妈偏心眼。看哭的厉害,我想办法哄她,幸亏她是红色性格的人,转移注意力就没有问题了。不哭后,想起口香糖,她还是委屈的不行。这次,哄归哄,我终究在奖励上坚持了原则,终究没有给她口香糖。

次日早上,告诉两个孩子:今天晚上学习的还有奖励,可以自己选择呢!

晚上,三毛没有出去,主动留在了家里。三毛学习任务其实很少很少,学习结束后,我让她先休息下,等等姐姐。

后来发现不对劲,除了我和大宝,家里没有任何响动,她玩的时候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对于她来说,太不正常了。我和大宝分头在家找她,大宝先找到。三毛一个人在卧室的床上,静悄悄的,盘腿坐着,不开灯,也不动。问她为啥自己坐在这里?三毛的回答让我和大宝笑的肚子疼:我乖乖的坐在这里,等着你给我发奖品呢!

学习结束,两个娃娃主动自己整理自己的书包,洗洗小手,大宝还整理了书桌。一切都结束后,两个娃娃齐齐的坐在床上,等着奖品。

我将零食掏出来,摆在床上,告诉孩子们每天只能选一个。

两个孩子就这样一会儿趴着,一会儿坐起来,端详着零食,拿上放下,放下拿上,不停地比较着,一时失了主意,不知道该选取哪个。三毛还一直感叹:要是妈妈允许都拿就好了。

图片发自App

折磨了五六分钟,见没有结果,我便下了倒计时的杀手锏。计时结束,要是不能选取的话,那就全部收起来了,一样也不给。

最后,大宝选了鸡爪,三毛选了红色的火腿。当下,拆开就吃了,两个娃娃还进行了互换分享。

三毛先吃完,吃完后,就那样站在大宝跟前,边看着姐姐吃,边吃自己的手指。后来,实在看不下去,我安顿大宝:你给妹妹吃点,你看她都馋成那样了。大宝不情愿给三毛吃了一小口。

后来,三毛就开始将大宝吃完的骨头放嘴里嚼……

一开始我看见这场景,笑的不行,还录了视频。后来就实在看不下去了,零食对小孩诱惑实在太大,尤其是一个零食在两个孩子之间出现时,就显得更加的珍贵。

老师在学校发的香蕉比家里好吃;其他小朋友书包里的面包比家里的好吃;别人给的什么东西,都比家里的好吃……而我这次,扮演的就是老师的角色。

不是零食味道变了,只是零食换了地方,换了给与的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孩与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