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努力2

承接上文,该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努力,牛人和普通人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  02 

高手在正确的事项上努力

普通人不分轻重缓急地乱努力

乔布斯曾经有段时间被苹果董事会逐出了公司。他不在苹果的那段日子,苹果公司大幅扩张业务,推出了各种型号的台式机产品、手提和手持设备,并同时研发着很多新的项目。

新的董事会班子非常努力,苹果公司的全体员工也都辛勤干活,但是,苹果的业绩就是一路下滑。

1997年,乔布斯又被请回了苹果,财务总监告诉他,苹果的现金流状况只能支撑最后3个月了。

乔布斯是怎么做的呢?

他把苹果的台式机产品从15个砍到1个;所有手提和手持设备产品砍到只剩1个;研发项目砍掉70%;全国经销商从6个砍到1个……

一言以蔽之,乔布斯把苹果公司的规模与业务范围缩小到极致,只保留最核心部分。

结果,苹果很快就起死回生,1998年集全公司之力主推的iMacG3一上市就引发了狂热,2001年推出的ipod创造了销售神话,2007年推出的iphone彻底改变了整个世界。

从苹果起死回生的经历,我们除了看到乔布斯天才般的想法和神一样的营销,更看到了专注在少量关键事项上努力的魔力。

乔布斯有句名言,叫"Focusing is saying NO",我把它翻译成「专注,就是说不的艺术」。也就是说,如果要努力,你得先学会把那些不重要的事儿给扔掉。

开公司和做产品是这样,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是这样。普通人只会用蛮力,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管事情的轻重缓则,都投入同样的时间精力。结果,把自己累得半死,却没有什么效果。

所以高手可以在工作之余,还发展很多爱好或者去享受生活。而普通人中的努力者,连最基本的工作和学习都完成得无比吃力。

|  03 

高手使用正确的方法努力

普通人做无用功地白努力

乔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他的成功,除了天分和努力外,还与其独特的训练方法密切相关。

根据乔丹的私人教练蒂姆·格罗弗披露,乔丹会一次次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极度专注地练习薄弱的地方,例如,在很不舒服的角度投篮,锻炼斜肌和竖立肌等。

乔丹退役后,蒂姆·格罗弗又成为科比的私人教练。 我们都知道科比的名言:「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这说明科比的训练程度也是极其刻苦的。

但如果仅仅是努力的话,很多人也可以做到。更难得的是他的训练方法:把每一个动作都分解为最基本的微小单元,练至最熟练,然后换下一个,再练至最熟练,然后换下一个,如此不断。

后来,科比也成为最伟大的球员之一(科比已经于2020年1月26日不幸去世,愿他在天堂安息)。

乔丹和科比所用的训练方法,叫做「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这个概念,在安德斯·埃里克森的《刻意练习》、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的《异类》等畅销书的风靡之下,已经广为人知。但是,能够真正运用于日常学习和工作的,却不多。

刻意练习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是要始终专注;二是要不断给自己新的挑战。同样的努力,有些是高效的,有些却可能完全无效,其区别就在于你是不是将努力用于「刻意练习」。

高手的努力是不断突破舒适圈,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让自己每天都有进步;而普通人的努力是待在让自己最舒服的地方,把自己已经会的东西重复一万遍。

这样下来,高手一直在进步,而普通人则一直原地踏步。从过程的痛苦上,我们可能会以为,高手每天要抵制诱惑,要挑战自我极限,一定非常痛苦;而普通人看手机吃零食,干着得心应手的熟练活,一定很快乐。

但实际的情况是,高手在专注于挑战自我的时候,很容易进入「物我两忘」的「心流」状态(即「最优体验状态」),并且看得见自己的进步,从而总是充满欣喜。而普通人则根本不知道心流为何物,日复一日的努力,带来的只是无聊,以及看不到进展的焦虑。


|  04

用高手的方式努力

让世界配得上你的付出

通常说起「努力」两个字,我们总是会和「辛苦」联系在一起。这也导致很多人常常会无奈地放弃努力,投入「放纵」的怀抱。

其实,真正擅长努力的人,并不觉得辛苦;只有没用对方法的努力,才会觉得痛苦不堪。

当你能从努力中获得乐趣时,你都不需要强行利用自己的意志力,逼着自己干什么。努力本身带来的快乐,就已经足以诱惑你。

更何况,这样的努力还能带来更丰厚的回报,让你的学习和工作更加有效,人生更加成功。

高手的努力深入而轻松,主要是因为选择了正确的方向,抓住了事物的重点,并且能专注地挑战自我。

如果你本来就是一个努力的人,或者打算要努力,请一定按照高手的方式去做。只有这样,你才能既充实又成功。如若不然,你只会白白辛苦,却依然一事无成。

与大家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努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