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弱肉强食的好莱坞,中国电影人怎么“发横财”?专访罗燕

好莱坞制片:三轮融资+完片担保,预售规避50%以上风险

标准的投资——项目剧本孵化(IP)、锁定主创定金和发行保底+制作资金组合——完片担保(投资方通过第三方监督保证资金使用安全的流程)

首轮用10-15% 预算完成剧本(自己投)——第二轮融资制片人要锁定主创定金投入5-10%预算——发行保底+制作资金组合(预售)——完片担保

预售即发行保底是主要的融资手段

制片人通常会设法向发行公司、专业投资公司或银行预售掉50%的预算,用各国家或地区发行权做预售,能预售多少取决于剧本(IP)对哪个级别(市场价值)主创团队的吸引度,以此定价。

好莱坞进入项目早:在好莱坞,真正有价值的是投孵化并持续保持成功的公司,而多数中国公司因为对项目缺少判断力与眼光,对行业契约精神缺乏信任,往往在第三轮融资时才会进入。

三轮融资过后,接下来完片担保,担保公司需要详细查看制片方的孵化开支、主创定金、发行保底合约、缺口投资资金商誉等协议,银行用发行保底作为抵押发放贷款,由担保公司按现金流表发放给制片方资金,并监督制作。



中国与好莱坞联姻之路

合拍片被认为是中国电影走向海外国际市场的一条通路,全球性产品具有高回报率以及抗风险稳定性。

探索之作《长城》——《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并未取得预期,原因:

大部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主创配置,但不投资(孵化)能引领于世界制作人和剧本(IP)

针对投资好莱坞部分公司的做法:好莱坞是一个世界人才库,除非你的能力及认知迅速赶上对方,否则没有办法去真正管理好莱坞的公司,它的技术远高于你的钱,要买得在文化,技术,管理上高于它

罗燕观点:新型电影人才应该不仅有中国和欧美硕士以上相关文科专业文凭,同时也在中国和欧美服务过行业顶级公司,具备主局项目的经验

走出海外的必要性:

如果没有宏观调控限制进口片配额和拍片干预市场,国产影片难以偏安一隅,且抗风险能力弱,片子成本在1500万美元(约1亿人民币)以上,意味着要拿到3.5-4亿票房才能回本(含宣发费),如果中国电影不出海,那只能拍1.5亿成本以下的电影,否则在中国单独发行风险就太大。

全球化核心:

把含中国内容的故事用世界语言讲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弱肉强食的好莱坞,中国电影人怎么“发横财”?专访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