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书】1007.《神祇、陵墓与学者》

《神抵、陵墓与学者》  贾行家解读

关于作者

库尔特·W.策拉姆,德国者名传记作家、记者,因为 1949 年出版的((神抵、陵墓与学者:考古学传奇 》 而闻名于世,这本书至今累积销量已近干万册。他还先后完成了 《 赫梯人的秘密 》 《 图解考古历史 》 《 第一位美国人 》 等多部考古学专题作品。他的写作内容科学详尽,尊重数据和事实,同时文体优雅,情节引人入胜,在考古学家和广大读者中间都享有盛誉。为纪念策拉姆的考古学写作成就,德国设立了考古学非虚构类策拉姆文学奖。

关于本书

在本书里,策拉姆运用戏剧般的场景,跨越上下五干年的时间和全球空间,讲述了考古学家对几大人类古文明遗址的挖掘经过。在对重大考古事件的描述中,生动还原了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呈现了考古学家们无畏、献身、执着而严谨的卓越品质。这本书的材料经过认真筛选,由考古学专家审阅,并且在再版中补充了当今最新的考古学发现。

核心内容

一、结合考古实例,为你讲述考古学的出现和发展脉络;二、介绍几代最重要的考古学家,为你讲讲他们既严肃又浪漫的独特气质;三、通过书中的一些启示,一起来聊聊当代世界政治中文化差异、文明冲突的话题。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为你解读的是考古学经典著作 《 神抵、陵墓与学者 》 ,这本书共有 443 页,我会用大概 29 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这本书,带你领略考古学的魅力,讲讲考古学家对于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考古学好像是一门比较枯燥又很专业的学问,跟我们也没什么直接关系,但是,这本书很可能会改变你这个印象。首先,考古学是一门富于激情和传奇的学科,比如((神抵、陵墓与学者)}这个书名就很有代表性和戏剧性:神抵就是神灵的意思,这是所有古文明的核 I 自元素;陵墓是考古挖掘的主战场;而作者真正想表现的主角是学者们,几代考古学家的真实故事,都像英雄传说一样跌宕起伏。你看,时间地点人物,再加上曲折神奇的情节,戏剧该有的,这本书都有了。更重要的是,考古学对人类把握未来具有重大价值。英国历史哲学家汤因比说过,考古学是西方文明的最伟大成就之一。由于考古学的发现,现代人可以通过了解真实的历史,更准确地发现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更加从容地应对未来一百年。所以,汤因比向全世界读者重点推荐了这本书。关于考古学应用的话题,音频的后半部分还会为你详细讲述。

本书 1949 年第一次出版,先后被译为几十种文字,几十年来畅销不衰,影响了几代读者。作者叫策拉姆,是德国作家、考古学记者。策拉姆是笔名,他原名是库尔特 · 马雷克。1915 年出生于柏林,年轻时做过记者、编辑,卷入二战后,更名为策拉姆,开始考古学专题写作。除了本书,他还出版过 《 赫梯人的秘密 》 《 图解考古历史 》 《 第一位美国人 》 等考古著作,都非常受欢迎。

这本书能够长期吸引全世界的读者,首先是因为它的结构和写法。策拉姆的立意,不仅是要展示考古学这个学科的发展,而且要让读者亲身体验考古学所跨越的漫长时间和空间,体会到考古学家所经历的艰难和壮烈。他像剧作家划分场景一样,把全书划分成四个主要篇章,划分的标准是四个主要古代文明发现研究的场景,也就是古希腊文明、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中美洲文明。为了使读者进入考古学家的内心世界,每个章节都围绕相关历史和考古学家的传记来组织材料,把学术知识贯穿在具体事件里讲解。用策拉姆的话来说,本书“是对考古学和那些谦虚而沉默的考古学家的颂歌”。

这本书的价值,还体现在它的专业性上。书里虽然有许多扣人心弦的描写,但策拉姆并没有为迎合读者而任意想象,他的写作严格遵循科学原则,完全没有虚构成分。而且,他运用的许多史料,连当时的专业学者也不是都能了解的。

本期音频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本书。我们依据的是 2008 年最新德文版译本,这个版本补充了策拉姆去世后考古学的新成果和新材料,还增加了文献和插图,提供了大量考古学家、历史场景、代表性文物和地图等图片资料,还附带了所涉及的四个文明的年表和参考文献。全书经过科学家、考古学家的再度审阅,确保内容准确严谨。

接下来,我会给你详细讲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首先,结合考古实例,为你讲述考古学的出现和发展脉络。第二个话题,是介绍几代最重要的考古学家,为你讲讲他们既严肃又浪漫的独特气质。然后,我们通过书中的一些启示,一起来聊聊当代世界政治中的文化差异、文明冲突的话题。

第一部分

下面,我们就先从考古学的出现讲起。

这本书的开篇,是对一场灾难的描述。这场灾难是发生在公元 79 年的维苏威火山喷发,火山灰吞没了山下繁荣的庞贝古城,让这座城市的一切都在瞬间凝结,像块琥珀一样被完整地封存了下来。十八世纪中叶,欧洲人出于对古代艺术品的爱好,开始挖掘这座古城遗址。他们的挖掘根本没有章法,毁掉的文物远比挖出来的多,比如记录古代文献的莎草纸,一接触空气就迅速化成了炭末。当时人们对这些遗迹的研究,用的还是旧的历史学、神学那一套,完全不着边际。

但是,在这些人中有一位观察力敏锐、思维特立独行的学者,这位学者就是罗马地区文物总监温克尔曼。他发现,庞贝古城不是一个出产文物的大坑,而是代表着从未见过的古代文化,要弄清这种文化的历史,需要把零碎材料组织起来,从蛛丝马迹进行推理,整理成新的知识。温克尔曼的思路,开始接近现代科学方法了。他买通了博物馆工作人员,近距离地研究藏品,通过保存莎草纸文卷的新方法,获得了古代文献。通过对比实物,他从 1762 年开始,陆续完成了 《 古代艺术史 》 《 未发表的古文物 》 等著作。由此,温克尔曼被认为是考古学的奠基者,他的研究宣告了一门新学科的诞生,也就是考古学。

随着近现代各个文明遗迹被发现、被深入研究,考古学这个概念下,又细分了好几个分支,比如埃及学,比如研究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亚述学,以及古代英国学、古代法国学等分支。考古学是一门在野外发展起来的学科,每一个重大发现,既是开启尘封历史,又是面向崭新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学者们的工作除了发掘,更多的是在解谜,谁都不知道谜底,谜面也不是那么清晰,一切都要靠天才的论证和判断。但作为一个学科,考古学是有清晰发展轨迹的,这在埃及考古大发现中表现得最充分。我们可以从几位最有代表性的考古学家身上,看出整个考古学的进步历程。

考古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挖掘和收藏的阶段。在十九世纪初,埃及的古迹已经举世闻名了,人们从全世界各地涌来攫取古代黄金。这其中,也包括意大利冒险家贝尔佐尼,他并不是职业考古学者,在来埃及前还当过马戏团大力士。1817 年,他在底比斯一个峡谷里发现了一批陵墓,找到了金字塔入口,这开启了埃及“帝王谷”的考古发现之旅。其他冒险家大都是来寻找黄金的,但是贝尔佐尼不一样,他逐渐学习和掌握了相当水平的考古学知识,不仅收藏了大量珍贵古董,而且能够提出有价值的考古学问题,这使他成为埃及考古学研究链条的首个环节。但是,贝尔佐尼的操作方法在现代考古学家来看是相当可怕的:他进入墓室的途径是直接用铁锤砸开墙壁,甚至还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一个国王宝座上,这开启了破坏文物的先例。这可以说是一个相对野蛮的发现阶段。

接下来,埃及考古进入了分类学家的时代,代表人物是德国考古学家莱普西乌斯。他于 1845 年到埃及进行了三年的科学考察,在这里,他不仅组织挖掘出 30 座金字塔遗迹,而且第一次对这些所见所闻进行系统的归类整理。莱普西乌斯对帝王谷进行了测量,研究对比了 130 座古代陵墓的浮雕和铭文,对国王的名字进行排列。当时,其他的研究者面对的只是乱糟糟的废墟,而莱普西乌斯能够从这里发现历史脉络,从纪念碑中推断 4700 年前的早期古王国。通过零星的记载,他排列出各个国王的统治时间,结合古埃及人对星辰运动的记录,编写出了第一部埃及编年史。因此,他被称作埃及学的创建者。

第三个阶段的重要成就,是对文物的保护和科学管理,这里要介绍的是法国考古学家马里埃特。他在 1858 年建立了埃及博物馆,并被任命为埃及考古工作的总监察官。从此以后,无论是偶然找到的还是有计划发掘出来的文物,都属于国家博物馆,只有经过批准的个别文物才可以赠送给有杰出贡献的学者,这就结束了此前埃及文物被洗劫盗窃的局面。埃及人为表达对马里埃特的感激,在博物馆里为他树立了雕像,在他去世以后,还把他的遗体运到埃及,葬于一座石棺中。

第四个阶段是埃及学发展的巅峰,这个时期产生了最重量级的考古发现,也就是著名的图坦卡蒙王陵。图坦卡蒙可能算得上是现代人心目里最著名的法老,就是在他的陵墓里,考古学家发现了著名的黄金面具。发现这个陵墓的,是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 · 卡特。此时,考古学已经逐渐建立了严谨精确的测绘方法,卡特的挖掘从一开始就计划周密,工作进行得没有遗漏,堪称挖掘工作的典范。卡特的工作早已不像早期那样横冲直撞,即使知道前面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现,他仍然会耐心地用好几个冬天来完成对墓穴前室的整理,保护好每一个有学术价值的古代封印;就在他马上要进入墓室时,仍旧把过去盗墓者乱扔的珠子一一捡了起来,清理干净。图坦卡蒙王陵的挖掘成就,并不仅仅是由于发现了戴着黄金面具的木乃伊等稀世珍宝,也因为组织水平在当时是最高的。

我们刚才说到的这个由收藏、分类研究到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再到文物阐释、科学掘进的过程,不仅是考古学家研究方法的递进,也是整个学科的发展脚步。在这个过程中,考古学的学科责任、功能和使命也越来越明确,那就是发现和保护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重现真实的人类历史。

在十九世纪中期,考古学家在美洲的原始丛林里发现了曾拥有高度文明的玛雅古城。历史学家认为,这一发现让之前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彻底崩溃了。在这之前,西方人相信哥伦布发现的美洲,是一块未经开垦过的土地,没有出现过古代文明。而且他们认为古文明必然存在于大河流域,离不开河水的灌溉和运输,很难想象,热带雨林深处居然也会有玛雅古城这样的文明。

在对西亚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挖掘中,美国学者克莱默根据所破译的苏美尔人楔形文字,出版了考古学著作 《 历史始于苏美尔 》 。苏美尔文明出现于公元前 4200 年到公元前 3200 年,比古巴比伦文明还要早将近 2000 年。那时候,苏美尔人的城市里已经有了学校、议会制、税收调节制,有了法典和判例、诗歌文学、图书目录,他们的泥板文献里甚至还有对行贿受贿、票口窃事件、少年犯的记载。我们以为,当代人的一些思想和行为模式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实际上,它可能来自人类的潜意识,来自存在了数干年的历史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涉及了几个最早期的人类古代文明,但没有提及中国古代文明。策拉姆解释过,这是由于他没有机会接触中国的考古挖掘。在这里也介绍一下我国的主要考古成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开展过夏商周断代工程,目的是通过考古学发现来界定夏商周三代的具体分期,很多人希望这一工程能够找到夏代的文明证据,这样一来,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说法可以更加确立。现在来看,这还需要进一步佐证。今天的自然科学方法,比如同位素分析、 X 射线荧光分析、卫星图像等,把考古学的研究水平提高到了新层次,以至于对文物的研究阐释早就跟不上新资料的发现速度了,考古学仍然随时可能爆发出颠覆我们认知的新发现,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我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识。

第二部分

我们刚才说到,在这本书里,主角是考古学家,下面,我们就来继续讲讲考古学家的故事。

考古是属于智者的工作,同时,他们还要深入荒漠丛林进行探险,书中的年代主要集中在十八、十九世纪,危险和艰难可想而知,所以,这些杰出学者的经历往往既富于浪漫色彩,又充满了为科学献身的无畏精神。献身精神有两种表现。

一种当然是直接面对未知危险的勇敢。英国考古学家皮特里,就是个什么障碍都阻挡不了的人,他刚一到埃及,就独自住进了古墓。他赤身裸体地爬进闷热的墓室,整夜整夜地抄写墙上的文字。英国考古学者罗林森,冒着随时被大风刮落山谷的危险,把自己吊在峭壁上临摹亚述人的石刻。美国考古学家汤普森为了探索玛雅人献祭少女的深井,专门学习了潜水技术,下潜进臭气熏天、游着大蛇和蜥蜴的深水,差点儿死于意外,最后还落下了耳膜严重受损的后遗症。

另一种献身,更需要持久的毅力。埃及学的考古发现,是建立在破解象形文字的基础上的,这一关键性突破是由法国学者弗朗索瓦 · 商博良完成的。商博良从小就是语言天才, 17 岁就被地区学院接纳为院士,他和古埃及有着传奇的宿命渊源。从少年起,他就认定自己的唯一人生使命,就是破解罗塞塔石碑上的象形字。这是当时一个研究热门,但几乎所有人都无功而返,有的学者翻译了一整本书,但是一点儿都不沾边,还有的人研究来研究去得出的结论是:埃及的殖民者是中国人。显然,这个结论很荒唐。为了破译古埃及文字,商博良多年闭门不出,穷困潦倒,到了冬天连鞋和套裤都没有,因为寒冷潮湿,他留下了致命的病根。商博良用 20 年的时间弄明白了最重要的一批象形字的意思。今天的学者能熟练地阅读古埃及文字,使埃及文明成为现代人最了解的文明,这都是由商博良留给后世的。而商博良自己,在破译出埃及文字后不久,就因为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了。

在无畏地献身于科学的同时,学者们也经常流露出真挚感性、充满浪漫的一面。当他们面对古代奇观时,常常比普通人更加震撼和感动。

比如前边说到的研究埃及文字的商博良,他虽然毕生钻研埃及文化,但直到快去世前,才第一次踏上了埃及的土地。商博良回忆进入神庙时的情景说,“我不能描述我的印象,人们可以去测量,但是无法说出这种印象,我在那里停留了两个小时,如痴如醉。”发现图坦卡蒙王陵的卡特在开启石棺时说:“这一次我又被陵墓的秘密,被对历史和宏伟的崇敬与畏惧所擒获了。在清理陵墓时,考古学家的心中,往往会有这种感觉。”当卡特看到年轻守寡的王后为下葬的丈夫所献的花环时,感动地说,“这个千年前的告别问候,让王室的奢华、国君的威严以及所有的金子都黯然失色了。它以最强烈的方式诉说着时光的稍纵即逝。”

这种对人类悠久历史的敬畏,对过往生命情感的感动,蕴含着科学探索最根本的动力:也就是为了人类这个复杂的群体而寻求存在的共同答案。卡特也时常展现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他在帝王谷寻找了六年之后,终于发现了图坦卡蒙陵墓的入口,这时候,他却下令将陵墓再次填上,等待他的资助者和朋友们赶来埃及再挖掘,让帮助过他的人一起经历这一光荣时刻。

考古学家们与科学的关系,也表现得比其他学科更富于戏剧性。这其中,既有能展示科学进步的,也有让人哭笑不得的。考古学是为了尽可能地发现过去人类遗留下来的已知事物,它的成就属于全世界,也建立在充分交流和跨学科的协作上。图坦卡蒙陵墓发现后,来自世界各国的博物学家、历史学家、化学家、解剖学家都参与进来,为考古学提供全力帮助。化学家对油脂、纺织物进行了全面分析;植物学家通过研究陵墓中的花环,认定花卉种类来自 3300 年前,并且根据果实情况确定了下葬的具体季节。

围绕着这个陵墓,最出名的一个都市传说是“法老的诅咒”。据说陵墓里有一道咒语,只要是打扰法老安宁的人都会受到沮咒,所以,在陵墓打开后的几年,从出资人到工人,先后有二十多人离奇地死于非命。这个传说在当时就非常流行,一直到今天还在流传。其实,在埃及的死亡仪式里根本没有针对活人的诅咒,陵墓里也没有发现过咒语,挖掘者在进入陵墓前已经对陵墓进行了仔细检查,确认没有致命细菌,那些报道中的死者好几个都与陵墓挖掘没有关系,是因为重名而被附会进来的。对此,卡特无奈地说,“那些可笑的传言,完全缺乏必要的心智。我们显然并没有比那个古老的史前时代往前走多远。”

此外,还有一位考古学界的传奇人物,他与科学的关系至今让人没法下定论:一方面,他是个标准的业余人士,长期受到学术界嘲笑;另一方面,他又是个天才的独行者,在整个古希腊文明考古中,他的成就无人可及。这个人就是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 · 施里曼。

施里曼从小就对希腊传说和荷马史诗深信不疑,他童年的梦想是要找到传说中的特洛伊城。在中年经商积累下足够资本以后,施里曼结束了商业活动,投入全部财产进行考古挖掘。相对于当时的考古学结论,他更信赖史诗的描述。他选择挖掘地的理由是:造物主创造这块土丘,就是用来建造一座宏伟城堡的。施里曼的逻辑看起来荒诞不经,却完成了三次空前的史学发现。

第一次,他找到了普里阿摩斯宝藏,发现了埋在地下的九层古城。这里虽然并不是他事先以为的特洛伊城,但是这个古城来自一个当时人类并不知道的史前时代,这次发现轰动了全世界。随后,他又发现了迈锡尼王陵。在这之前,考古学权威已经断定陵墓遗址一定是在迈锡尼古城城墙之外,但是施里曼根据一干多年前的古希腊游记和古希腊悲剧记载坚持在城里挖掘,这一次,他又对了。他挖掘出了数量惊人的黄金宝藏,其中的阿伽门农黄金面具是迈锡尼文明的象征。第三次,他又挖出了一座梯林斯的古堡。

他的任何一次发现都堪称是丰功伟绩,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结论又往往是错误的。作者策拉姆评价施里曼说:若是幸运之神长期眷顾某人,此人必定有出众的能力。施里曼的出众,除了敏锐的直觉、精明的头脑、出色的执行力外,最重要的是对信念的极度执着。施里曼所规划的考古生涯,可以说是既冷静又狂热:他早年经商贪婪、不择手段,目的只是尽快积累考古资金;他在商店当学徒时就会说六种欧洲语言,但唯独不去学希腊语,因为害怕沉迷希腊文化会让自己分心;在万事俱备后,他用了三个月时间就掌握了希腊语。

其实,在科学史上许多伟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来自这样的所谓“半瓶子醋”外行,他们没有专业教育的束缚,也没有专家的自以为是,反而更能超越传统障碍。当年,哲学家叔本华就为施里曼仗义执言过,叔本华说:‘事业对业余爱好者而言是一种目的,对内行人来说则往往只是手段。真正伟大的成就,属于那些全身心投入一项事业,发自内心热爱它的人。”所以,施里曼与科学的关系,也许比表面上的幸运要深刻得多,这是一种赌上了全部人生的坚持。施里曼也确实因为他的发现,与他所挚爱的希腊文明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实现了不朽。

第三部分

刚才,我们说到了考古学在挖掘现场中逐渐建立、发展的过程,也讲了早逝的天才商博良、伟大的外行施里曼等许多传奇考古学家的故事,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音频开头时提到的那个问题:考古学对理解当代世界文化和政治问题的作用。

我得先来说说恐怖主义问题。

今天,恐怖袭击和难民涌入这类问题,是最让欧美国家挠头的矛盾,有的政治学者就干脆把二十一世纪叫做恐怖时代。在分析这些危机时,人们发现问题不像过去的国际争端那样阵营分明、靶向明确。比如,表面上,恐怖主义敌对的是发达国家的现代性和世俗化,但是,恐怖主义是以模糊的网络形态存在的,你火力再强大,也没办法通过消灭一个具体对手就彻底解决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没有人真正知道他的具体敌人是谁。大家逐渐意识到,唯一合理的补救措施,是跳出旧的国际关系理论,通过新的理论框架来寻找新的政治道路。

这个时候,有一个学说变得日益引人注目,这就是美国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萨缪尔 ·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亨廷顿认为,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新变化,到二十一世纪,世界冲突的主题将不再是政治意识形态对垒,甚至也不是经济冲突,而是来自不同文明体系间的冲突。这个理论在当时就引起了很大争议,中国知识界也参与了讨论。在九 · 一一事件以后,人们再回头看这个理论,觉得它简直像是个预言。

按照亨廷顿的定义,文明是不同人类族群相互认同的最大共同体,再向上,那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了。当代人类最主要的文明体系,按照价值系统和宗教可以划分为西方基督教文明、中东伊斯兰教文明、东亚中国儒家文明、南亚印度教文明等,这几种文明间的冲突,将会代替以往的政治意识形态冲突一一误?我们是不是越说越远了?别着急,考古学马上就要登场了。想要运用这个理论解读当代矛盾,必须建立在对每种文明的确切了解上,知道今天的每个文明是怎样来的,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不同文明之间又经历过怎样的演变、交互和融合。就像本书开篇所引用的一句格言:”要认清这个时代,就需要从远处来观察它。”我们说过,今天我们对人类文明的科学观察,是建立在考古学的成就上的。

我们习惯的四大文明古国说法,是文明发展到某一阶段的国家形态,但这并不是准确表述。严格地说,人类早期文明一共有五个,他们逐渐产生演变为今天的世界各大文明。历史最悠久的是两河文明,也就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埃及文明,埃及文明后来中断了,而两河文明后来演变为波斯帝国和伊斯兰教文明。然后是古希腊的迈锡尼一克里特文明和今天印度区域的哈拉巴文明,哈拉巴文明要早于我们熟悉的古印度文明,而克里特文明发展出了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东方的夏商周文明出现得相对较晚,但最具有延续性,并且向周边辐射,形成东亚文化圈。而这些在两三百年前还不是常识,比如人们长期不知道两河文明的存在,这个古老文明就是由考古学家们发现的。当代历史研究的纪年,也是靠考古学的科学推算。罗素在 《 西方哲学史 》 里说,“人们对于过去的文明,在考古学发掘以前,几乎一无所知 … … 我们的知识,全都要靠考古学上的证据。”

考古学的价值不仅在提供素材,它还为我们思考文明和文化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在十六世纪,存在于南美洲的阿兹特克文明遭到了西班牙殖民者的“斩首”,直接被从人类历史上抹掉了,本书的第四章详细记述了这个过程。在那些西班牙人看来,阿兹特克是一个野蛮残忍的民族,毁掉它丝毫不可惜。阿兹特克的祭祀习俗相当骇人听闻,他们用活人的心脏献祭,在神殿里涂满了人血。在殖民者的观念里,所有异教民族都是低级劣等文明。

然而,考古学家在三百年后的挖掘中发现,阿兹特克文明相当复杂,既有野蛮简陋的一面,也有高度发达的一面。他们还发现,远在阿兹特克人之前 2000 年,这里还存在过更成熟的玛雅文明。玛雅人连续建立了许多规模庞大的都市,拥有非常精密的历法。西班牙人看到的活人献祭也起源于玛雅文明,而背后的真实原因是:正是由于玛雅人的历法相对准确,加深了他们对自然循环的崇拜和畏惧,玛雅人为了极力讨好大地和春天之神,祭祀手段才变得越来越严酷。

几百年前的殖民者当然没有能力了解不同的文明,所以,在他们的模式里只有“消灭”和‘,被消灭”这两个选项。今天,现代国家都在朝向多元性、多民族发展,交流和融合是当代文明的主流,如果当代人自认为比起几百年前要更加文明理性,就应该选择以宽容的态度推进文化沟通,弥合文明冲突。

总结

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

考古学诞生于十八世纪中期,是从温克尔曼对庞贝古城的文物研究开始的。考古学是个最高概念,按照研究方向,下分为埃及学、亚述学等。埃及学的基础是商博良破译出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巅峰是对图坦卡蒙陵墓的挖掘。对古希腊文明最杰出的几次大发现,是由业余考古学家施里曼所创造的。今天我们对人类文明的科学观察,是建立在考古学的成就上的。考古学的价值不仅在提供素材,它还为我们思考文明和文化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撰稿:贾行家

脑图:摩西

转述:徐惟杰

【每日一书】0001-0050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一书】1007.《神祇、陵墓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