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30

孟冰纯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媒介研究学者,她的研究兴趣点之一是研究媒介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孟冰纯分享了她对互联网数字媒体时代,消费主义进一步主导社会的看法。

世界杯

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网络用户们的休闲时间和创造力也正在被当作商品出售。

孟冰纯认为,如今商品化逻辑已经无处不在,渗透到了社会各个方面了。媒介产品、媒介内容早已被作为商品生产出来,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中流通。“作为商品被生产出来”就是说它以营利为目的,“以商品的形式流通”就是说它被赋予了一个价格。不仅如此,现在商品化还涉及到了其他维度,比如“休闲时间”。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所有活动都会留下一个数字踪迹(digital trace),它被记录在案,被社交平台作为数据打包、分类,用来预测各种各样的用户行为,卖给广告商和政治营销公司等。这种商品化的过程非常普遍,又非常隐蔽,你都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除了休闲时间的商品化,创造力也在被商品化。很多所谓的“用户生产内容”(UGC)的平台,比如 YouTube,刚开始是用户生产内容,平台灌输给用户的话语是“大众的创造力得到了释放、可以做自己的媒介产品,进入媒介生产和流通的门槛被大大降低了,每个人都可以讲自己的故事”。但如今,创造力也很快就进入了商品化的逻辑:用户在平台上发布的内容给平台带来流量,平台的广告收入大大增加;用户在平台上的活动越频繁,平台获取的数据也越多,由此进一步带来个人信息和隐私的商品化。在数字平台出现之前,这些信息和隐私没有作为商品被分类、管理、交易。

以后的路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数字媒体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商品化的逻辑也在不断扩张,扩张到对休闲时间的统治、对个体创造力的统治、对个人信息和隐私的统治。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