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想法与行动的三个问句-49

今天这一讲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很重要,如果大家能够学会这一个方法,在未来的日子里,你的想法就能顺利地转化为行动,你的人生就能不断地出成果。

在我们喜马拉雅系列音频节目的第一阶段,首先讲了”计划的模块“。

我们谈到了:不能用大脑来管理事件。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对事件的分类:

首先要对事件进行收集,要清空大脑,因为大脑是CPU不是硬盘;

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

记忆是一种低级的大脑活动,不能让它占据太多大脑的资源。

大脑是记不住事的,事情没完成,大脑一定会焦虑,所以我们要学会把大脑中的事件收集下来。

收集下来放到我们手机的软件里,或者纸箱里的事务只能叫做”杂事“,杂事是不能被管理的,例如你的担心、关注、想法......这些东西我们都不能用来行动。

所以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重要的理念:杂事不可以被管理,能够管理的只有行动!

杂事与行动之间,我们要透过3个问题来连接,请你把它记下来:

第一,要不要做?

第二,我要的结果是什么?

第三,我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

要不要做,是你对一件事情的选择与思考,可能你需要做这件事,可能你并不需要做这件事;

而当你需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你要学会关注结果!行动不是目的,取得结果才是关键。

所以要问自己一句:”我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就是让自己定位在结果的视角里面。

这里有一个公式给到大家:

我+动词+关键人+事情

这三句话其实是对一件事的反思:我要做什么?我要的结果是什么?我下一步行动应该是什么?

举一个例子:

你的大脑里记录着一件事:体检!

你很忙,轻易没时间去体检,等你想起来并有时间去体检时,发现自己没有预约,于是也没法顺利进行体检。

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大家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脑子里突然想起的这件事或这个想法记下来!

当你关注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在你很忙的情况下,不需要记录很多,就记两个字:体检!就可以了。

把”体检“这件事从大脑里收集下来,放到你的脑外记录系统里,这时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做手里正在进行的工作了。

等到你有闲暇的时间清理自己的脑外记录系统时,你会发现自己的收件箱里有非常多像“体检”这样的事。

这时你看到有体检这一项,于是你就要问自己:要不要体检?

如果你已经很久没有体验过了,那你肯定是要去体检的。

那么接着问自己第二句话:我要达到什么结果?嗯......我要拿到一份体检报告;

我现在比较忙,但是为体检这件事,我近期可以做什么呢?

下一步行动就可以是:打电话预约!

这时,你的脑外记录系统就可以把从脑子里收集下来的杂事“体检”,修改并丰满为比较规范的下一步行动语【我+动词+关键人+事情】,例如:我打电话给招商银行预约去医院体检。

这时候,杂事”体检“就变成了下一步行动”打电话预约体检“,它就变成一个打电话的事情。

如果每件事,大家都可以这样想清楚,那大家出结果的能力就会变得很强!

反思,有很多层面,我们今天这一讲谈到的是:对一件事的反思。

希望大家可以活学活用起来!

个人感悟:这讲叶老师生动的举了个“体检”的例子,通过讲如何一步步去安排“体检”这个事情,最后进行反思。 杂事与行动之间,我们要透过3个问题来连接,请你把它记下来:第一,要不要做?第二,我要的结果是什么?第三,我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以前从来没有这样复杂的想过,看来以后也要想想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连接想法与行动的三个问句-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