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书永远不知道自己多狭隘:2021第一本书

近来上班途中喜马拉雅听完《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现在思来,感觉自己“太死”不懂得变通。


看王阳明剿匪过程中的假书信,审案中的藏在桌子底下等犯人串供,及其说在迫不得已情况下可以偷,要记得还……初听觉得自己不能接受,现结合emba线上课程从复制到创新,到突破。换去年自己觉得是不道德的现在却看到了另外一层意思。甚至想到了如何资源最大化利用……


听读看似“狡诈”的王阳明,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问题,顺应“良知”,寻找内心,跟着自己的心走。通常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书中两个小故事记得特别深刻分享给战友(内容来源书籍)。


第一、王阳明和妹夫对论

徐爱对王阳明“心即理”产生疑问。问王阳明:“您说天下的道理都可以在心上求,这可能有点问题吧,世界上那么多道理,你如果不去心外探求,怎么可能得到?不说远的,就说孝顺父母,忠诚领导,如何在心上求?”

王阳明说:“你这种想法,很多人都有。我想问你,你孝顺父母的道理是去父母身上求来的还是你在心上求来的?如果是从父母身上得来的,那如果你父母死了,你那孝顺的道理是不是也跟着死了?

你肯定是先有了想要孝顺父母的心,然后才有种种孝顺父母的行为,孝顺父母的心,不过是你的良知指引你而已。如果你的良知光明,没有被私欲遮蔽,那么,你表现在侍奉父亲上就是孝,表现在侍奉领导上就是忠诚,等等。

你只需要专注你的良知,不要让它被私欲遮蔽,天下所有的道理都会在你行动时出现,你到外面去寻求什么呢?”

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我们好好地关注自己的良知,当我们去做事时,良知就会自动自发地告诉我们该怎么做。而良知在我们心中,所以你只需要在心上用功就是了,所以说,心外没有任何道理。正如一个杀猪的,只要把手中的刀磨得锋利,天下就没有杀不死的猪。

第二个、葬礼上的荤菜

1522年农历二月,王华离开人间。

刚开始王阳明号啕大哭,像个孩子。大家都以为他会哭得神志不清,可半天工夫,王阳明就从伤悲中恢复过来,投入到葬礼的筹办中去。像是排兵布阵一样,王阳明把门下的弟子们按照得井井有条。

余姚风俗,葬礼非常奢华,有肉有酒,连桌椅都要置换新的,王阳明把这一风气革除,一切从俭。

不过几天后,他又吩咐厨房烹饪几样荤菜。他对弟子们说:“你们这些人啊,平时就有酒有肉的,突然吃素,肯定受不了,所以我为你们添个荤菜。而那些来客大都是浙江余姚人,不添加荤菜,就会和他们的习俗产生冲突,这是权宜之计,也就是致良知。”

任何时代,提倡俭朴都是天理使然。不过也要实事求是,王阳明的这一举动并未违反天理,相反,他在处处为别人考虑,恰好符合了天理。

心学是什么?心是什么?开始从听改到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看书永远不知道自己多狭隘:2021第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