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

文章目录

  • 一、String实例化的两种方式
    • (1)两种方式
    • (2)举例
      • 1、案例1
      • 2、案例2
    • (3)内存分配
    • (4)面试题
      • 1、题1
      • 2、题2
  • 二、String的连接操作+
    • (1)案例
      • 1、案例剖析
      • 2、intern方法
    • (2)总结
  • 三、练习
    • (1)练习类型1:拼接
      • 1、题1
      • 2、题2
    • (2)练习类型2:new
      • 1、说明
      • 2、练习
    • (3)练习类型3:intern()
      • 1、说明
      • 2、题1
      • 3、题2
      • 4、题3
      • 5、题4

一、String实例化的两种方式

(1)两种方式

两种方式

1种方式(字面量的方式):String s1 = "hello";

2种方式(String作为类):String s2 = new String("hello");

(2)举例

1、案例1

代码

@Test
public void test1() {
    String s1 = "hello";
    String s2 = "hello";

    String s3 = new String("hello");
    String s4 = new String("hello");

    System.out.println(s1 == s2); //true
    System.out.println(s1 == s3); //false
    System.out.println(s1 == s4); //false
    System.out.println(s3 == s4); //false
}

输出

image.png

false表示两个地址值不一样

2、案例2

代码

@Test
public void test1() {
    String s1 = "hello";
    String s2 = "hello";

    String s3 = new String("hello");
    String s4 = new String("hello");

    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2));  //true
    System.out.println(s2.equals(s3));  //true
}

输出

image.png

equals比较的是内容,所以都是true。

(3)内存分配

内存是如何分配的呢?

String s="hello"; :在字符串常量池中有一个hello,将地址给了s。

字符串有一个属性叫value,value里面存储核心数据hello,hello是一个数组,所以value这里是一个引用。

String s=new String("hello"); 内存中是如何分配空间的?在内存中创建了几个对象?

内存图

String s=new String("hello");

在内存空间中创建了两个对象

一个是在堆空间里面new的对象;一个是在常量池里面的String类型的hello,这个hello也有一个地址值。(因为字符串比较特别,在new的同时还要往字符串常量池里面放一个字面量)

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_第1张图片

两个对象如下:
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_第2张图片

这两个对象里面value的属性都指向同一个char型的数组,所以它们里面保留的地址(0X5566)是一样的,但外面来看它们的地址是不一样的(0X3344和0X1122)。

比如:

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_第3张图片

s1与s3的地址值就不一样,但是它们value属性的地址一致。

之前说过String内部声明的属性

  • jdk8中:private final char value[]; //存储字符串数据的容器
    • final : 指明此value数组一旦初始化,其地址就不可变。
  • jdk9开始:为了节省内存空间,做了优化private final byte[] value; //存储字符串数据的容器。

可以看到,声明value的时候,前面加了一个private,也就是value不对外暴露

所以,我们可以不用过多关注s1与s3它们内部的value指向的地址一致,只需要关注外面的地址不一致就好。

(4)面试题

1、题1

String s2 = new String("hello");在内存中创建了几个对象?

两个

一个是堆空间中new的对象。另一个是在字符串常量池中生成的字面量

☕注意

有的小伙伴会有这个疑问,执行第一句代码的时候,已经在字符串常量池中造了一个了。

那么在执行第二句的时候就造一个堆空间里面的不就行了。

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_第4张图片

其实一般在问的时候,不考虑在字符串常量池中已经有的情况了。

直接问的时候,就说创建了两个对象即可。

2、题2

下面代码输出结果是?

代码

public class StringDemo1 {
    @Test
    public void test2(){
        Person p1=new Person();
        Person p2=new Person();
        p1.name="Tom";
        p2.name="Tom";

        p1.name="Jerry";
        System.out.println(p2.name);	//Tom

    }
}

class Person{
    String name;
}

输出

image.png

☕分析

若是按照以往的思路,我们会觉得p1与p2的name是各自一份,下面修改了p1的name,不会影响p2的name,所以打印输出p2的name还是Tom

现在来看的话,p1与p2在内存中指向的是同一个位置。

<1> 对于p1

Person p1=new Person();

p1.name="Tom";

首先在堆里面new了一个Person,属性是name。然后用的是“字面量”的方式给它做的赋值,在字符串常量池里面有一个字符串Tom(数组中存放),它的地址赋值给了value(String的一个属性),然后String的地址(比如0x1122)赋值给了name。

最后Person的地址(比如0x3344)给了p1。

如下:

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_第5张图片

<2> 对于p2

Person p2=new Person();

p2.name="Tom";

同样的,在堆空间中新创建了一个对象,也会有一个地址值(比如0x5566),将它赋给了p2。

堆空间的对象有一个属性name,指向字符串常量池中的String(也是0x1122),value指向Tom。

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_第6张图片

可与看到,p1与p2它们在内存中使用了同一个Tom

以前我们画的是简略图

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_第7张图片


<3> 接下来,用p1调用name,并将它改为Jerry。

p1.name="Jerry";

此时详细的过程应该是:字符串常量池里面有一个“Jerry”,它的地址给了String的value,整一个新的地址。

然后p1的name指向的String的地址变成了0x7788。

如下:

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_第8张图片

<4> 现在用p2调用name,还是"Tom",不受影响。

System.out.println(p2.name);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节省内存空间。

当不同的属性(比如p1.name和p2.name)值是相同(比如"Tom")的时候,就让他们在字符串常量池里面共用同一个。

为什么String要有不可变性?

我们看到的像是各自持有一份,但实际上用的是同一个。

假设现在有1000个用的都是Tom,是同一个Tom,若是其中一个想要改,不能在原有的地方改(要不然其他的都要一起变),要改的话自己新造一个,其他的不改就还用之前的那个。

这就极大节省了内存空间。

对于我们平常使用者来说,感受不到底层它们使用的是同一份。

只知道它们都有一个一样的值,其中一个修改不会影响其他的改变

共用一个节省了空间,在这个基础之上,谁想要改谁就自己重新造一个,不影响现有的对象使用当前的结果。

二、String的连接操作+

(1)案例

1、案例剖析

代码

//测试String的连接符:+
@Test
public void test3(){
    String s1="hello";
    String s2="world";

    String s3="helloworld";
    String s4="hello"+"world";
    String s5=s1+"world";
    String s6="hello"+s2;
    String s7=s1+s2;

    System.out.println(s3==s4); //true
    System.out.println(s3==s5); //false
    System.out.println(s3==s6); //false
    System.out.println(s3==s7); //false

    System.out.println(s4==s5); //false
    System.out.println(s4==s6); //false
    System.out.println(s4==s7); //false

    System.out.println(s5==s6); //false
    System.out.println(s5==s7); //false

    System.out.println(s6==s7);	//false
}

输出

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_第9张图片

分析

false表示两者的地址是不一样的。

看一下反编译文件:

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_第10张图片

s3与s4已经写成一样的了。

在字节码文件当中,它就已经做了合并了。看到的是两个不同的字面量,其实编译之后就是一个拼接起来的。

所以s3==s4输出的是true

"hello"和"world"相当于是两个常量常量做拼接(“hello”+“world”)和直接写这个常量(“helloworld”)没有区别


`

s5、s6、s7中都有变量参与,变量参与的话该如何实现呢?

之前其实已经说过了,如下:

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_第11张图片

s2+="world"就相当于s2=s2+"world"

String s5=s1+"world"这种结构,其实是底层给new了一个对象。

看一下下面的解释(字节码文件):

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_第12张图片

总之,就是调用了StringBuildertoString,看一下:

public String toString(){
    //Create a copy,don't share the array
    return new String(value,0,count);
}

可以看到,这里面返回的是一个new了之后的对象。

所以,这里其实是新new的对象:(通过查看字节码文件发现,调用了StringBuildertoString()方法–>new String()

String s5=s1+"world";	//新new的对象
String s6="hello"+s2;	//新new的对象
String s7=s1+s2;	//新new的对象

因此,s5、s6、s7都是新new的对象,它们之间作比较,肯定都是不一样的。

s3是常量池里面的,跟堆空间里面new的对象显然也不是一致的,所以结果是false。


2、intern方法

️补充

intern():调用这个方法后会得到一个新的字符串,返回的是字符串常量池中字面量的地址。

//测试String的连接符:+
@Test
public void test3(){
    String s1="hello";
    String s2="world";

    String s3="helloworld";
    String s4="hello"+"world";
    String s5=s1+"world";   //通过查看字节码文件发现,调用了StringBuilder的toString()方法-->new String()

    //...
    String s8=s5.intern();	//intern:返回的是字符串常量池中字面量的地址
    System.out.println(s3==s8);	//true
}

输出结果:

image.png

intern返回的是字符串常量池中字面量的地址,此时字符串常量池中已经有"helloworld"了,所以就将已有的地址返回给了s8。

因此,s3、s4、s8的地址是一样的

看一下内存图:

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_第13张图片

(2)总结

【String的连接操作:+

情况1

常量 + 常量:结果仍然存储在字符串常量池中,返回此字面量的地址

注:此时的常量可能是字面量,也可能是final修饰的常量。

比如:

代码

String s1="hello";  //字面量,存储在常量池中
String s2="world";  //字面量

String s3="helloworld"; //字面量
String s4="hello"+"world";  //常量+常量,结果还在字符串常量池中

System.out.println(s3==s4); //true

再比如final修饰的常量:

代码

public void test4(){
    final String s1="hello";  //字面量,存储在常量池中
    String s2="world";  //字面量

    String s3="helloworld"; //字面量
    String s4="hello"+"world";  //常量+常量,结果还在字符串常量池中
    String s5=s1+"world";   //通过查看字节码文件发现,调用了StringBuilder的toString()方法-->new String()
    String s6="hello"+s2;
    String s7=s1+s2;

    System.out.println(s3==s5); //true
    System.out.println(s3==s6); //false
}

s1前面加了一个final,就让它变成了常量

此时s5就跟s4类似了。

输出

image.png

这种考的场景比较少。

情况2

常量 + 变量变量 + 变量 :都会通过new的方式创建一个新的字符串,返回堆空间中此字符串对象的地址。

代码

String s1="hello";  //字面量,存储在常量池中
String s2="world";  //字面量

String s5=s1+"world";   //通过查看字节码文件发现,调用了StringBuilder的toString()方法-->new String()
String s6="hello"+s2;

System.out.println(s5==s6); //false

情况3

调用字符串的intern():返回的是字符串常量池中字面量的地址

代码

String s1="hello";
String s3="helloworld"; //字面量
String s5=s1+"world";

String s8=s5.intern();  //intern():返回的是字符串常量池中字面量的地址

System.out.println(s3==s5); //false
System.out.println(s3==s8); //true

如果字符串常量池当中字面量不存在,就会新创建一个然后返回。

如果存在,就会返回已有的。(字符串常量池中不允许存放两个相同的字符串常量)

④(了解)情况4

concat(xxx):不管是常量调用此方法,还是变量调用,同样不管参数是常量还是变量,总之,调用完concat()方法都返回一个新new的对象

代码

@Test
public void test5(){
    String s1="hello";
    String s2="world";

    String s3=s1.concat(s2);  //s1连接s2
    String s4="hello".concat("world");    //常量连接常量
    String s5=s1.concat("world");
    String s6="hello".concat(s2);

    System.out.println(s3==s4);
    System.out.println(s3==s5);
    System.out.println(s3==s6);
    System.out.println(s4==s5);
    System.out.println(s4==s6);
    System.out.println(s5==s6);

}

输出

image.png

三、练习

(1)练习类型1:拼接

1、题1

代码

String s1 = "hello";
String s2 = "hello";
System.out.println(s1 == s2);	//true
// 内存中只有一个"hello"对象被创建,同时被s1和s2共享。

输出

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_第14张图片

分析

对应内存结构为:(以下内存结构以JDK6为例绘制):

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_第15张图片

进一步:
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_第16张图片

2、题2

代码

@Test
public void test6(){
    Person p1 = new Person();
    p1.name = "Tom";

    Person p2 = new Person();
    p2.name = "Tom";

    System.out.println(p1.name.equals( p2.name)); //true
    System.out.println(p1.name == p2.name); //true
    System.out.println(p1.name == "Tom"); //true
}

分析

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_第17张图片

输出

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_第18张图片

(2)练习类型2:new

1、说明

String str1 = “abc”;String str2 = new String(“abc”);的区别?

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_第19张图片

str2 首先指向堆中的一个字符串对象,然后堆中字符串的value数组指向常量池中常量对象的value数组。

  • 字符串常量存储在字符串常量池,目的是共享。
  • 字符串非常量对象存储在堆中。

2、练习

代码

@Test
public void test7(){
    String s1 = "javaEE";
    String s2 = "javaEE";
    String s3 = new String("javaEE");
    String s4 = new String("javaEE");

    System.out.println(s1 == s2);//true
    System.out.println(s1 == s3);//false
    System.out.println(s1 == s4);//false
    System.out.println(s3 == s4);//false
}

分析

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_第20张图片

输出

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_第21张图片

问:String str2 = new String("hello"); 在内存中创建了几个对象?

两个

(3)练习类型3:intern()

1、说明

String s1 = "a";

说明:在字符串常量池中创建了一个字面量为"a"的字符串。

s1 = s1 + "b";

说明:实际上原来的“a”字符串对象已经丢弃了,现在在堆空间中产生了一个字符串s1+“b”(也就是"ab")。如果多次执行这些改变串内容的操作,会导致大量副本字符串对象存留在内存中,降低效率。如果这样的操作放到循环中,会极大影响程序的性能。

String s2 = "ab";

说明:直接在字符串常量池中创建一个字面量为"ab"的字符串。

String s3 = "a" + "b";

说明:s3指向字符串常量池中已经创建的"ab"的字符串。

String s4 = s1.intern();

说明:堆空间的s1对象在调用intern()之后,会将常量池中已经存在的"ab"字符串赋值给s4。

2、题1

代码

@Test
public void test8(){
    String s1 = "hello";
    String s2 = "world";
    String s3 = "hello" + "world";
    String s4 = s1 + "world";
    String s5 = s1 + s2;
    String s6 = (s1 + s2).intern();

    System.out.println(s3 == s4);   //false
    System.out.println(s3 == s5);   //false
    System.out.println(s4 == s5);   //false
    System.out.println(s3 == s6);   //true
}

输出

Java常用类与基础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_第22张图片

结论:
(1)常量+常量:结果是常量池。且常量池中不会存在相同内容的常量。
(2)常量与变量 或 变量与变量:结果在堆中
(3)拼接后调用intern方法:返回值在常量池中

3、题2

代码

@Test
public void test01(){
	String s1 = "hello";
	String s2 = "world";
	String s3 = "helloworld";
		
	String s4 = s1 + "world";//s4字符串内容也helloworld,s1是变量,"world"常量,变量 + 常量的结果在堆中
	String s5 = s1 + s2;//s5字符串内容也helloworld,s1和s2都是变量,变量 + 变量的结果在堆中
	String s6 = "hello" + "world";//常量+ 常量 结果在常量池中,因为编译期间就可以确定结果
		
	System.out.println(s3 == s4);//false
	System.out.println(s3 == s5);//false
	System.out.println(s3 == s6);//true
}

@Test
public void test02(){
	final String s1 = "hello";
	final String s2 = "world";
	String s3 = "helloworld";
	
	String s4 = s1 + "world";//s4字符串内容也helloworld,s1是常量,"world"常量,常量+常量结果在常量池中
	String s5 = s1 + s2;//s5字符串内容也helloworld,s1和s2都是常量,常量+ 常量 结果在常量池中
	String s6 = "hello" + "world";//常量+ 常量 结果在常量池中,因为编译期间就可以确定结果
		
	System.out.println(s3 == s4);//true
	System.out.println(s3 == s5);//true
	System.out.println(s3 == s6);//true
}

@Test
public void test01(){
	String s1 = "hello";
	String s2 = "world";
	String s3 = "helloworld";
		
	String s4 = (s1 + "world").intern();//把拼接的结果放到常量池中
	String s5 = (s1 + s2).intern();
		
	System.out.println(s3 == s4);//true
	System.out.println(s3 == s5);//true
}

4、题3

代码

public class TestString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tr = "hello";
		String str2 = "world";
		String str3 ="helloworld";
		
		String str4 = "hello".concat("world");
		String str5 = "hello"+"world";
		
		System.out.println(str3 == str4);//false
		System.out.println(str3 == str5);//true
	}
}

concat方法拼接,哪怕是两个常量对象拼接,结果也是在堆。

5、题4

代码

public class StringTest {

    String str = new String("good");
    char[] ch = { 't', 'e', 's', 't' };

    public void change(String str, char ch[]) {
        str = "test ok";
        ch[0] = 'b';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Test ex = new StringTest();
        ex.change(ex.str, ex.ch);
        System.out.print(ex.str + " and ");//
        System.out.println(ex.ch);
    }
}

输出

image.png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基础,java,常用类与API,String的实例化与连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