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失业,死于“就业”

1


“我被公司炒了...”

大学同学老周发来微信。

“其实从18年中间就感觉到没有以前好了。最近很多工厂都在裁人,我们工厂车间三班变成了两班,所有工程部门都不再招聘了,有辞职的也不招人了。没想到这么快就轮到了自己。”

“回头想想,毕业这十年,干的基本都是重复性的工作,有技术难题就都扔给老工程师,自己传达个结论就得了,啥都没积累下来。”

“每天下班前半小时就开始收拾准备,多一秒都不想加班。坐上班车就开始刷短视频,一路自我感觉很充实。回到家点个外卖就开始玩排位赛,玩的兴起了还能整到凌晨。”

“我这个人没啥大志向,感觉每天定时上下班,有视频刷有游戏玩生活就挺舒服的。爸妈帮忙付了房子的首付,曾以为靠自己的公积金,房贷早晚有还完的一天。没想到这么快就结束了。”

“这次失业也算是给我敲响了一记警钟:不能再浑浑噩噩的混日子了。”


除非无可替代,否则必被淘汰。


2


“海底捞的无人餐厅面世,整个餐厅没有一个员工!”

“2018年6月,京东无人配送车开始在北京街头送货...”

“富士康百万“机器人部队”计划宣布,大量现有生产工人可能被解雇...”


不知从何时起,科技创新的新闻开始刷屏了各类媒体。

一方面为国家科技进步改善民生而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随时有可能被机器取而代之的压力。

因为每一则新闻的出现都有可能预示着一种行业的消亡。


记得曾经参观一个工厂的时候,一位高级工程师给我们自豪地介绍他研发的一套全自动设备。

“这套机器已经开始投产了,一年我们能做10套。每一套可以省下50个劳动力。”

我的天,要知道,50个劳动力的背后就是50个家庭。而大多数的工人又都是干了很多年熟练工人,除此以外掌握的技能少之又少。

“1台机器就可以减去50个工人,挺残酷的啊!”我说道。

“没办法,以后都是这个趋势。何况机器的出错率少,一致性高,除去检修的时间,24小时连轴转,不用请假不喊累。换做谁都会这么选的。”


原来

大势已至,未来已来。


3


既然这场变革已然开始,作为拥有最高智慧的人类,我们决不可坐以待毙。

我们要怀着一颗与时俱进的心来辨别自己所努力的领域的未来性。

现在的工作究竟是未来也有竞争力的就业,还是重复简单劳动,随时都有可能被取代的旧业。

去旧迎新不单单指跳槽到新兴行业,更包含着在已有行业中找到适应未来而转变的方向。

古语有云:穷则变,变则通。

当一条路走着走着开始变得难走时,你就要考虑是不是该换换方法了。


许多行业都是有其生命周期的,如银行柜员,司机等等。

不可否认,这些职业都在人类历史上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但是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这些职业都将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服务于新兴领域的相应职业。

我们只有锻炼自己对大趋势的嗅觉,加强获取新兴领域信息的天线,不断提升自我的有效竞争力,并知行合一的理论结合实践,才能在这场变革的浪潮之中挣得一席生存之地。


旧业

很有可能温水慢煮而渐死

失业

未尝不是置诸死地而后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于失业,死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