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记录之二

前天在电话里,甲方就跟我沟通了很久,我的固定通话时长也被用光了(月初第一天啊,省略八百字)。昨天我到了南京车间,他们项目组全员又来找我,继续所谓的沟通。

其实,他们来或者不来,结果只有一个。

去年就提供给他们书面的技术要求,包括自己多次口头方案的研讨,都解释的一清二楚,然而还是在理解上出现了重大偏差。

其实根源在钱。

物流方的那个小车,据说只有四十万,要我也没办法设计太多功能,恰好甲方又笨,不理解关键技术点,现在两边为难。

物流方,我认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甲方,是真糊涂,当然,糊涂,是有代价的。

早上一到车间,老总就给我们几个开会,说时间很紧张,务必要在两天内做完试验,拿出结论,我只好摇头。

我的直属领导更有意思,已经给我做好了六天的工作计划。里面安排我一天做完试验。

领导发来的计划规定

其实,试验究竟几天能做完,我心里没底,因为困难太多,东西还不凑手。这些也没什么,我奇怪的是,两位领导做计划,都没有征求我的意见,而我,是计划执行人。

我来这个单位两年了,没见过哪个计划是按期完成的,原因很简单,做计划的不是执行者,执行者没机会参与制定计划。

巧合的是,今天我居然把试验做完了。

中午吃过饭,在车间门口休息,我看到很多植物都不认识,就问当地人,他们也不认识,其中一个在我的提醒下用手机拍照后,让我认识了两种。

红绿相间,春秋混杂
同事在树下休息

其实,学习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是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好奇心,求知欲。

以前认识一个小伙子,他基本没上过学,很小就在社会闯荡,有几年还是靠乞讨为生。在跟我认识的差不多十年里,经常会问我这个字怎么读?那个词啥意思?碰到不懂不会的,他会格外留心,一有机会就跟我打听,这样的学习,我认为比老师教效果还要好,因为他想学。想学,是关键。

我从来不反对孩子们看手机,看电视,我认为这就是学习的过程,社会本就是最好的学校,想学,方式方法没必要讲究或者说拘泥。

看了自己两篇文字的受欢迎程度的差别,让我有点感慨。

为什么呢?

那篇有关“坑爹”的杂文,是我自以为的用心之作,然而阅读数量,评论数量,尤其点赞量明显不如另外一篇,尽管这篇发布的还要早了十个小时。

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很多阅读量几百上千万的文字,会有很多是关于明星的“私人秘史”。我这么一个普通人,仅仅是写了点自己的生活经历,都会更引起大家的兴趣,何况那些公众人物呢?

这样一来,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有狗仔队,为什么有偷拍。

当然,应该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真实。我的生活记录,是名副其实的,完全建立在真实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并且新鲜热辣,现炒现卖,而那篇杂文,毕竟没有第一手资料,说不定就有偏颇之处。

这样看来,真实,才是最受欢迎的。真实,是最美的美。

昨天晚上一直到十点半才处理完工作,本来计划是写这篇文字的,但是一方面客观上有些别的事,而主观上,自己感觉沉淀的还不够,思考没有深度,所以没有动笔。

今天早上坐地铁十分钟,写了五百字,晚上回来坐地铁十分钟,又写了四百字,然后坐在住处所在小区的外面台阶上,又补充一些,再改改,用了二十多分钟,总共差不多五十分钟吧。

有朋友在那篇杂文后面留言表扬我,我明知道是恭维,但是仍然会心中窃喜。同时也给自己提醒,要更用心,更努力,争取让那样的说法,变成真实的表扬,既然真实最美,为了最美,努力。

发布之前,拍一张黄昏的街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记录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