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孩子心声之二

陈淑安院士从儿童的第一人称角度出发,描述孩子从出生之前至六岁的心声。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孩子的心声:

倾听孩子心声之二:一岁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出生了,我轻轻地把眼睛睁开,原来这个世界是那么光明。我躺在妈妈的怀抱里,肌肤接触着妈妈柔软温暖的身体,嘴里吮吸着妈妈甜美的乳汁,耳朵还听见爸爸的呼唤声,爷爷、奶奶争相着抚摸我的小手,欢乐地说:“真可爱啊!真可爱啊!”这是个快乐的家庭,我太幸福了。

      在摇篮里,我听着妈妈的摇篮曲;在院子里,爸爸推着婴儿车,阳光普照,微风吹拂。我嗅着新鲜空气,听着小鸟吱吱叫、小狗汪汪叫,他们都在欢迎我的来临。

      我开始认识爸爸、妈妈的面孔,开始分辨爸爸、妈妈的声音。以前陌生人抱我,我不会哭闹,现在不行了,因为我害怕不认识的面孔和声音。有一次,婶婶来探望我,她抱我的时候,我哭个不停,我是真的十分惊慌啊!

我把头抬起来在地上爬行,据说这样可以帮助大脑发展,妈妈试着帮助我,并一步步引我向前爬,我抬起头,小手小脚不断推着我的身体向前,好玩极了。我嗅到地上与摇篮里不同的气味;我触摸到地上跟床垫不同的质感,地面是硬邦邦的,而床垫是软绵绵的;我还看见地上的凳子脚和纸屑。有一次,我还试着用舌头舔地板,想知道是什么味道,妈妈立刻阻止我,说:“地上很脏”。我是多么好奇,想利用五官探索各种不同的事物啊!还是爸爸最小心,他害怕我好奇地东摸摸西闻闻,早已把电插座封好,把桌角贴上保护套。很快,我已经可以扶着桌椅站起来了,我是真的长大了。

      我的牙齿长出来了,妈妈的乳汁已经喂不饱我了,我又不会说话告诉妈妈,只能哭个不停。幸好奶奶发现了,给我吃粥,后来还给我加了肉末菜末放在稀饭中,我的肚子舒服多了,也可以吃饱睡觉了!妈妈为了让我健康成长,还给我喝牛奶、吃水果呢!

      “妈妈,爸爸”,我都听得懂,但是说不出,妈妈教我,我看着妈妈的嘴,听着妈妈说话。“妈……妈……”我终于说出来了,妈妈拍拍手,我也拍拍手。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我不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什么这么高兴,连叔叔、婶婶和爸爸、妈妈的朋友们都来了,还有一个生日蛋糕、蜡烛,他们唱生日歌、吹蜡烛,我却莫名其妙!

请大家继续期待《倾听孩子心声》的后续文章。

作者简介

刘咏思与

师傅陈淑安(已故)

1926-2016

爱如春风,情系幼苗,是陈陈淑安女士一生的写照。陈陈淑安女士是香港幼儿教育界的先驱,她于七十年代大力推行「幼稚园综合课程活动教学法」,主张幼儿「从游戏中学习」,彻底改变本地幼教传统教学模式,深受幼儿教育同行敬佩。陈女士生于政治风云色变之时,童年见证中日战争,少年历经国共内战,颠沛流落广州、香港等地,尝尽人生甘苦,造就一生傲骨。她奋发向学,毕业于燕京大学心理系,后随夫婿赴美国深造,醉心钻研幼儿教育,并在加州、纽约幼稚园执教十年,荣获年度教师奖。回港后大声疾呼改革幼教,举办幼师课程及讲座,培训一群后起之秀,不少学生是现今幼教界的中流砥柱。陈女士于四十九岁取得香港中文大学硕士学位,身体力行印证活到老学到老,并于八十高龄获得香港教育学院荣誉院士,表扬她毕生对幼儿教育的贡献。

《情系幼苗 陈陈淑安》

陈淑安院士记述

本书由陈陈淑安女士亲自忆述,从她养尊处优的童年说起,记载她在战火中一夜成长,颠沛流离仍勤学不辍,婚后到异乡追寻梦想,回港后成为本地幼教总舵手,直至2012年获得荣誉院士的经历,真实记录了香港幼教的重大发展历程及陈女士多年的幼儿教育心得,确为幼儿教育一份珍贵的材料。聆听陈女士娓娓道来她的成长、求学、执教及育儿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一位八十多岁智者的温暖情愫,相信各位幼教专才及对幼儿教育有兴趣的人士,会从陈陈淑安女士的人生经历中得到启发及共鸣。

你可能感兴趣的:(倾听孩子心声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