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庭教育》有感之二

本周,我读完了三个章节。

第3章普通教育法,讲了教育小孩子的11个原则,分别是: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赏识教育,不仅是孩子,成人也需要鼓励。】

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一方面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孟母三迁,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家庭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小孩子;做父母的不应当对小孩子多说:不!不!事属可行, 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尊重孩子,孩子虽小,自尊心很强,幼小的心灵很敏感,更容易受伤害。平等对待孩子,切忌居高临下。】

别人做好的事情或坏的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以辞色来表示赞许或不赞许的意思给小孩子听,给小孩子看。【从小让孩子明确是非。父母平时谈论社会上的事情,或八卦家长里短,要记得有一双孩子的耳朵在听呢。】

我们应当按照小孩子的年龄知识而予以适当的做事动机。【孩子喜欢做事,因为他喜欢成就感,所以,家长让他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孩子会养成主动做事的习惯,学会负责任,树立自信,懂得感恩。】

待小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这就是正面管教中的温和而坚定。】

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做玩伴;要采用游戏式的教育法。【孩子的养育,父亲绝不能缺席,“丧偶”式育儿,会造就问题家庭、问题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孩子乐于接受,效果最好。】

这些原则,都浅显易行,没有任何艰深的大道理。陈鹤琴先生娓娓道来,以自己的孩子一鸣做事例,让人信服。

第四、第五章,讲孩子的卫生习惯,从孩子穿衣服、刷牙、洗脸、洗手、吃饭、睡午觉、晚上睡觉、便溺等等,要注意些什么,陈老写得详详细细,读的时候,我不禁感叹:一个大男人,带孩子如此细致,如此用心,真是难得。陈鹤琴先生创建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他是真正把研究融入生活、融入育儿的过程当中,他是普天下父亲的楷模,同时也不愧“儿童教育专家”的称号。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句话广为流行,其实,孩子的起跑线就是父母,父母的素质、理念、格局、胸襟等等。我们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涂抹了什么样的底色,将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

生命之旅中,我们的上半程,还没有孩子;孩子的下半程,我们也不可能与之共度。尽管父母子女之间血肉相连,相亲相爱,却不可能相伴一生。所以说,父母这个身份是有“有效期”的,让我们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时光,尤其在孩子十二岁以前,给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爱,让孩子从小体验过发自肺腑的快乐,从而形成一条与未来的精神通道,让孩子在成年后,即使身处低谷,被爱滋养过的心灵,依然有一种免于崩溃的力量;即使挫折不断,做一些妥协,童年时被植入人性深处的光辉,依然还有剩下的力量去改变现实,成就自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家庭教育》有感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