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破解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产教融合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诸如生产和教学融合不畅等问题,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2018年,全国有职业院校1.17万所,年招生928.24万人。为了加快培养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和大国工匠,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上给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一是坚持工学结合。德国早在1969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中就明确了以“双元制”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制度。接受“双元制”教育的学生一般在两处学习,一处为专门进行理论、知识、方法培训的职业教育学校,另一处为提供专业技能实训的企业,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双重培养下,成为理论、实践双方面达标的优秀人才。德国“双元制”模式很有借鉴意义和价值。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着力实施“双元”育人。一方面,坚持社会需求导向办学,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健全专业设置定期评估机制,学校灵活自主设置、调整专业,等等。另一方面,多策并举,通过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教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等,加强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职业院校应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为此,要制定实施相关的激励和保障措施。比如,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企业给予各种激励;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享受相关政策优惠,等等。同时,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三是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带动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面向先进制造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统筹多种资源,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时,借鉴德国、日本等国家经验,积极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积极探索创新运营模式,提高实训基地规划、管理水平。

四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是技能教学,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在实际教学中,个别院校师资力量和师资素质普遍偏低,专业教师缺乏,很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脱离生产实际。为此,要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引导一批高水平工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落实教师全员轮训制度,教师定期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院校还可通过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定期组织选派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等,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有效破解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产教融合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