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不够用,怎么办?

图片发自App

终于赶完手上的活儿可以下班了,同事和我打招呼:我要赶健身房的操课,晚上九点半还有个网课,明天见!然后行色匆匆的走了,声音还在楼道里回荡,人早就不见了踪影。

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我有段时间也感觉被时间压得喘不过气来:下楼买个水果要一路小跑;做饭的时候要卡好每一个步骤的时间,必须好几个操作同时进行;夜跑本来计划的是五公里,但出门时看看表,不忍心压缩睡眠时间,只好压缩夜跑时间......

后来我觉得有必要重新调整一下时间权重,于是想了些办法,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情况有所好转,今天在这里跟你们分享:

1.我的时间我做主

要把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就需要提高掌控时间的能力,具体该怎么做呢?一方面,我们要学着把事情交出去,另一方面,找到省时的替代品,必要的时候,还要有所取舍。

1)交给机器

我工作日早餐主食一般吃面包,想到外面烘焙屋做的大部分糖分都超标,所以我都在家自己做,一开始,和面、发酵、烤制,做一次要三小时,其间我还要不时查看状态,几乎没有整段时间做别的事,后来买了个面包机,把各种食材往里一放,就不用管它了,五小时后收货就行,如果做好后家里正好没人,还有保温功能并且不影响口感,这样一来,我有整段时间做重要的事。

如果想要解放双手,拿回属于自己的时间,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把事情交给机器吧!

2)交给别人

每年年底的大扫除工作,我一般会交给保洁阿姨,不是偷懒,而是想要赢得时间。平时家里每周一次的日常清洁,我两小时就能做完,但年底的大扫除,得花费我五个小时,还不算中途休息、吃午饭什么的,做过一次之后,觉得花费的时间太多,于是以后每年大扫除,我都会提前约好保洁阿姨。

适时的把事情交给更专业的人,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更多时间。

3)找到替代品

我喝咖啡的频率其实还蛮高的,虽然有这个习惯,但我其实不太懂咖啡,喝它的主要目的是提神醒脑和提高运动表现。我有一个偏爱手冲咖啡的朋友,她冲过几次给我品尝,说实话,味道、口感、体验都很好,我非常喜欢,美中不足就是:需要时间,鉴于我喝咖啡的目的和场景,只能舍弃这样的美味,于是我找到了省时的挂耳咖啡,懂咖啡的朋友就知道,它们没法相提并论,挂耳遇上手冲,就好比名创优品遇上无印良品--始终差了点儿什么。

舍弃耗时的优等体验,找到省时的替代品,值不值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判,但想要省时,有时需要牺牲品质。

类似可替代的场景还有:比起乘飞机,坐高铁更省时,毕竟候机要耗费很多时间,也不太能在候机厅专心做事;短程代步的话,比起挤公交或开车,骑电动车更省时,按时到达,早做完早结束。

4)做减法

这里重点想聊两件生活中和时间权重密切相关的事。

关于社交,我主张做减法,讲烂了的减少无效社交什么的,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我认为以打发时间为目的的社交,应该立刻停止,它除了让我们在某段时间内不感觉无聊外没有更积极的作用。

另外,关于逛街,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悠闲的逛街已经是非常奢侈的事了,有时候看见橱窗里心仪的衣服,进店试穿、再挑挑别的款式,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要是遇上天秤座,这个时间恐怕还要翻倍。想要在买衣服的时候节约时间,我们可以多挑白搭款式,这样搭配起来不会出错,购买的频率也会降低。

上面这些调整时间权重的小技巧,希望能帮你们省下时间。接下来,另一个问题来了:

2.把时间用在哪里最划算?

像文章开头我那位同事,用来健身、学习,就是不错的选择,想让时间体现出它的价值,我认为可以把它用在下面这两个地方:

1)用于自我提升

像阅读、写作、思考、讨论、学习,就属于这一类,多在这些方面持续花时间,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回头看,就会发现自己离起点已经很远了。

2)制作成长的燃料

自我提升、终生成长是特别消耗内力的事,驱动它们离不开燃料,我把「有效休息」视为这种燃料,休息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做运动、弹奏乐器、设置自我挑战、冥想甚至独处。

「时间规划局」是我喜欢的电影之一,在影片设计的世界里,时间变成一种货币,可以交换任何东西,相对的,劳动所得也是时间,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儿童没有劳动能力,年轻人可以将自己赚来的时间分配给他们,时间耗尽、生命结束。

我一直记得里面那句经典台词:我只要一天,一天可以做很多事!

也许我们算尽每分每秒也未必能做成一件大事,但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决定把时间用在哪里;也许我们再怎么省时也无法在同一时段内学完5种网课,但我们可以尽力赢出时间,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间总是不够用,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