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完美选科

          高考赋分制制度是教育部为保证公平而推出的一项政策,他对绝大多数考生都非常有利。但随着近几年新高考向全国稳步推行,赋分制度使得众多学生家长都十分迷糊,到底该如何实现完美选科,助力高考,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等级赋分制及等级赋分制的计算方法?

    什么是等级赋分制?

          新高考的等级赋分制是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这几门学科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赋分制。

          这里的赋分制是根据每科分数排名的百分比来进行分数计算,而非卷面分数计算总成绩。

赋分制只针对被选择的副科科目,主科科目(语数外)分数不按这种方式计算。

      赋分制如何换算?

固定的比例及对应的等级、赋分区间。

          以实际参加该科选考人数的成绩为基数,将各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

以上的5个等级及各等级对应的比例及赋分区间是事先设定的固定规则,转换后赋分起点为30分,赋分成绩满分为100分。

  等级转化具体公式

其中:

Y1、Y2分别表示原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T1、T2分别表示转换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Y表示原始分,T表示转换分。

        考虑到高考分数都以整数呈现,故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需要进行“四舍五入”处理。

            从这里可以看出赋分制是根据每科分数排名百分比来计算,那被赋分数的多少与选择该科目的人数的多少与选择该科目人的实力以及命题的难易都息息相关。

          那么新高考等级赋分会有哪些影响呢?我们先来总结以下几点:

1、试题越难差距越大,名校越占优     

        如果这次化学学科试题难度很大,那么对于那些整体优势很大的名校来说,试题难度越大,对他们越有利,而对于一般偏中下的学校来说就惨啦,我们学校如果自己和自己比较,理化生的水平是比其他同学厉害的,但是拉出去和人家高水平学霸比较,优势就小了,尤其是遇到难题,咱这些学霸有的就不是学霸了,沦为学霸中的末端。

2、试题越简单,学霸区里炮灰越多     

      学霸都已攻坚克难著称,但是一旦考生命题包括高考命题偏于简单,那么大家差距就会更小,甚至出现在某个分数段集中很多人现象 ,  如果按照上面的负责规则,还是要排出顺序的之一。如考100分的人还是一人,考99分的人有很多,这样就会造成考98分的同学进入第四档或者更低不当,副分会更低,甚至到了80几分,原始分和满分相差两分,赋分分数相差20分。

3、当排名固定时,选考同一类型科目的人数越多,该科目赋高分机会越多。

      举个例子,生物考80分的同学和物理考60分的同学相比,有可能选择物理的同学,最终被赋的分数更高一些,因为赋多少分,最终看的是学生的成绩排名,但实际上赋分制的缺点也暴露出来了,像物理这样的难度较大的科目,选考的学生比较少,一般选考物理的学生都是物理成绩比较好的,这样的话,一种极端情况就可能出现一群学霸选考物理最低分是80分,这个80分,由于是所有考生中的倒数第一,最终会被赋成20分,这就是赋分制的缺点,选考学生较少的科目很容易出现实际分数高而被赋的分低的情况。

        因此,正确的选科组合,也是高考的一大助力,从上面的分析也能看出:

        一不去学霸多的地方,优生扎堆,如果你不是顶级学霸,就难以站到高位端。

      二不去人少的地方,人数越少,赋分基数越低,高分段赋分越受损。

          但是也不要一上来就算计分数的最大化,务必要想一下自己的大致方向,再算计分数的最大化。

      一般来说,我们首先需要对自己做一次审视,然后根据兴趣爱好,初步确定自己未来想从事什么,根据这个初步的想法,对应大学专业;再根据具体大学专业的要求,做一个清楚的决断。其实就是先做所谓的生涯规划,然后再定科目。

        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尤其是刚上高一的同学,可能完全无法想清楚自己想干什么,非常迷茫,怎么办?更重要的是,很多人的想法,变是正常的,不变可能才是不正常的,又怎么办?

        新高考下,分数的绝对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了,不宜也不能只算计分数最大化,否则就是背道而驰。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想一下方向,然后再算计分数的最大化,这样的高分才有意义,否则只能是“水货”高分,高得没有价值。

          对于多数人来说,变是必然的,不变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在走班选课时,务必给自己未来的变化留下余地。原则上讲,如果有可能,尽量选择理科。主要有以下四个理由:

  1、选择理科或偏理科,未来在专业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与回旋空间。

        根据《指导目录》,如果我们选择传统的物化生,那么大概只有不到20个专业不能报考。如果选择物理,大约有近96%的专业都可以报考。但是我们如果选择传统的文科,即史地政组合,会有大约200多个专业不能报考。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我们选择了传统的理科,未来就读文科专业基本不受限制,但如果选择文科,一旦后悔或转向,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

2、理科招生量更大,更多,选择理科,未来上大学竞争相对较小

    从上大学的竞争激烈程度来看,我们也应该更多选择传统理科,高校大约60%以上的专业需要招收理科人才。

文理科考生占比与招生量占比

3、自由选科后,传统理科生减少,文科生与偏文科生实际增多,社科专业招生竞争更激烈了。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一旦让学生自由选择后,文科生以及“伪理科生”显著增加。

      大家都算计分数最大化,大家都想学习更轻松的学科,于是文科生源质量提高的同时,竞争也更加激烈,上大学的难度自然就增加了,这是很多人没有料想到的。

4、从就业角度看,选择理科,未来更容易就业。

    我相信大多数人读大学还是为了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或者说还比较满意的工作,仅仅从这一务实的角度出发,也更应偏向理科。

        因此,我们来总结一下 赋分制的选科方法:

        第一,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科目,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生从六门科目中选择三门作为选考科目,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作为一名高中生,要了解新高考的变化和要求,认真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选考科目

        第二,根据专业要求和自己的职业规划来选择,选科决定专业,专业决定职业,反推也是一样的,如果学生不知道你自己选什么科目,那不妨想想自己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再根据想要做的职业来确定要学什么专业,再通过不同学校的该专业的选课要求来权衡选择。

        第三,参考赋分,这个是尤为重要的,因为新高考制度导致不同的组合可以进同一个专业,而每科的难易程度有不同,为了保持一定的公平性,等级赋分制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选择组合时候一定要参考赋分优势,尽量选择那些人数多的科目。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实现完美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