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丹生活方式真的大相径庭么

丹麦开春了,自三月以来,可谓春光无限好,万里碧空一线天。于是,昨天朋友拉我去森林里挖韭菜,说是丹麦(后来才知道是欧洲)春天的必备节目。

我们从奥胡斯市中心坐公交车,大约10分钟就到了Riskkov。这是我来丹麦第一次坐公交车,心中无比激动。丹麦的公交车上有购票机和扫码机两种,我用购票机买的票,付的零钱,朋友用扫码机购票,扫了公交车app。虽然跟国内的扫码一体机比起来复杂了点,但还是很方便,而且机器比较新,跟之前加拿大的传统投币式公交车比,还是先进很多的。在我往下讲故事之前,大家来猜猜这个十分钟的公交车车票多少钱,暂且留个悬念。

下了车,右手边就是森林,还没进去,就感受到了春天的味道,一草一木一世界。进了林子,除了鸟鸣声,还有叶子被吹着打转的声音,朋友说吱吱吱,听上去像风车。远方走来推着婴儿车的中年男子,再次让我想起了丹麦男女平等的最高境界,便是休产假的爸爸在丹麦并不少见。朋友叫了我一声,指着路旁一片一片的绿色植被,说这就是韭菜。我愣了一下,思绪回到深圳吃烧烤的夜晚,那细长细长的韭菜好像不是长这样的(后来才知道这叫熊葱)。还没等我回过神,朋友已经钻进林子里挖起来了,与其说是挖,不如说是剪。在城里带了太久的我,一下子兴奋起来,狂拍照,各种摆pose,想着今天的朋友圈又有内容了。(哎,任何时候都摆脱不了我们中国人骨子里对照相的执念)。挖了一会,我们看到隔壁有个丹麦大叔也在挖,心想,原来全世界人民都喜欢免费的东西。(重点是,这熊葱不仅免费,味道极好,所以,何乐而不为)。大约半小时后,我们的挖韭菜任务结束。朋友说,沿着这个林子走可以走到海边,要不我们散散步聊聊天吧。于是我们开始了丹麦疫情期间最流行的WALK AND TALK。

“你来丹麦快半年了,感觉怎么样啊”

“说真的,我觉得还不错呀。虽然有些中国朋友说这里很无聊,可是这种平静和纯粹也不失为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呵呵,我还是比较喜欢大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在丹麦除了哥哈(哥本哈根的简称),其他地方都是乡下”

“哈哈,可能是我年纪到了吧,以前喜欢hustle

and bustle的城市,现在享受这种简单平静的生活。不过生活到最后都是衣食住行,只是一种方式和心态。”

“哇塞,你真哲学。不过你知道去过中国的丹麦人都有种不想回丹麦的感觉。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所以去了看了体验了,才知世界之大,人生可以如此精彩。”

“哈哈,你这比方说的。。。我明白你的意思,对丹麦人来说,中国多姿多彩的生活很迷人,对中国人来说,期待体验这种极简却很宁静的生活方式。可是到最后,能真正适应,喜欢上,并且将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入到骨髓里的,才是真的生活。”

“额,你说话咋这么意味深长的,等一下,前面有个岔路可以到海边,去看看不”

说着,我们就走到了海边。作为出生生活在内地的我,对大海有种别样的情愫。所以我很感恩,丹麦是个三面环海的国家,我们住的城市奥胡斯也是港口城市。据说,从丹麦的任何一点出发,到海边的距离不会超过50千米,也就是开车不到一小时。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看到海,人自然而然有种平静与欣喜的感受,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吧。

就在我们驻足看海的时候,旁边陆陆续续的走过一些人群,当然也包括带着孩子出来玩耍的爸爸妈妈们,他们大多骑着俗称翻斗车的自行车,跟我们国内七八十年代送报纸的自行车一样,前部有个小车厢,专门坐小孩子。(我有篇文章专门写丹麦的自行车,可以去了解下)。

休息片刻,我们继续上路,现在是沿着海边走,阳光正好,甚是惬意。不一会,我们到了停快艇的港口。海上还有些帆船,如果十年前看到这个景象,我一定以为自己在做梦。

港口旁边有个小公园,很多人在这里enjoy阳光和,啤酒。还有运动的,比如乒乓球,走平衡条,还有一种在丹麦特别流行的运动,几个人围着一个小小的弹簧床站着,然后向里面拍打一个小球,当球弹出来的时候,大家尽力去接住并打向对方。看似简单,却很费力。公园里还有些小朋友在玩小木屋。果然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大家都很enjoy。

出了公园,我们到了马路上,于是又开始聊起了天。

“哎,你看到坐在阳台上的那三个女生没,他们好像在打毛衣。”

“是哦,呵呵,我最近也在学打毛衣呢,是我婆婆教我的。说实话,是个静心的好方式,而且练手,这年头,每天玩手机都快成废人了。”

“omg,你也打毛衣啊。这不是老年人的活动么。我说丹麦的年轻人也太可怜了,没有其它活动可做,只能织毛衣,哈哈”

“嗯,怎么说呢,我明白你的意思。去年在深圳的时候,我每隔两天都会跟朋友出去,要么是去尝下新开的餐厅,要么去玩桌游,或者(西班牙语)语言角,总之,没闲过。所以能理解你口中的可怜。不过你知道么,我有两个深圳的朋友,虽然是996的工作制,可她们一有时间,会自己缝衣服,有自己的缝纫机。我当时看到都惊呆了。这年头,竟然还有年轻人对这个感兴趣。所以我猜,跟地方没关系,还是人自己选的生活方式。”

“这么说也有道理。不过织毛衣我就算了,哈哈”

说着说着,我们回到了市中心。大街小巷都是坐在草坪上或者台阶上享受春之光的年轻人。让我想起了在深圳和好友picnic的日子。在红树林,也是海边。很多时候,我仿佛忘了自己在深圳呆过,也许我所怀念的,是那里的人吧。在那里的时候,每天被日新月异的变化深深吸引,可是离开了,好像也没有那么流连忘返。

每次我发朋友圈,都有评论说好羡慕这种北欧的生活,感觉很 纯粹惬意。其实,当我看到国内朋友的创业圈,养娃圈,旅游圈,我也会心生羡慕。这是人性吧,得不到的都是好的。偶尔,也会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心想,每个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它的不尽如意,上帝是平等的。所以渐渐的,越来越喜欢自己的生活,不喜欢的时候,出去走一走,便又找回了喜欢的感觉,特别是一个人去寻找的时候。小严说,人越长大越孤单,还是有几分道理的。三十岁的我们仿佛开始学会独乐乐。超超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是一场苦的修行。但这里的苦并不是消极的,只是一种平常心。SQ说,二十想闯荡,三十掘宝藏,老来做和尚。如果说三十岁的我们已经有了做和尚的心态,很好奇,那我们的父母会是一种什么生活态度呢。

好像有些偏题了,又似乎没有。因为生活到最后,是一种感受,是自己真真切切的感受。无论你生活在车水马龙的都市,还是鸟语花香的乡村,无论你工作的地方是竞争激烈的角逐场,还是家庭工作平衡以待的文化氛围,每一天,当我们躺在床上,回忆这满满的一天,心中是满足的,那便最好,如果是不满,试着找找那一天三个让你感动的事情,可大可小,也许你便会扬起嘴角,笑着入睡。又或者,每天早上当你睁开双眼,心中无限憧憬新一天的开始,那便最好,如果是无可奈何,试着想想如果你的幸福指数是6 (1到10),什么会是那个让你增加到7的事情或者事物,锁定后,接下来的每一天为之努力。

生活是一种选择方式,是一种人生态度,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要感恩的努力前行。

(噢 ,差点忘了,前面的悬念,一段10分钟的公交路程花了我22块钱。。。物价比天价的北欧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丹生活方式真的大相径庭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