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人民健康 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突发急性传染病往往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大,是重大的生物安全问题。我们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

这场战“疫”提醒我们,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不止在疫情防治阶段建立极其重要,更要求我们在社会治理中长期重视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逐步建立“防、控、治”联动的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当然,这项工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积累,扎实工作,尤其是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提高全体公民健康素养。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当前对公众亟须加强应对疫情的科普宣传,通过编制手册、口袋书、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大科普宣传力度。长期来看,为更好满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费需求,应进一步培养居民健康素养和良好生活习惯,让公众学习掌握传染病防疫的基本知识和理念,具备应对突发传染病的基本技能。

  第二,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应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首先,对我国已经出台的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要加大普法宣传。其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再次,完善立法制度。适时出台急需的法律法规,将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列入禁食清单,对濒危野生动物划定区域严格保护。

  第三,加快“防、控、治”联动体系建设。在以往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加强法律和制度保障,有效连接防、控、治三环节,实现全链条的疫情防控,同时重视演练和预警机制建设,能在关键时刻统筹协调资源、人员等多方面抗击疫情的力量,最终实现以防为先,防中带控;以控为核,防控结合;以治为要,治中抓控。

  第四,推动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民众共同行动。政府层面,应明确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三个主体的分工与协作,强化属地责任,强化领导干部及相关管理主体的职责发挥到位,强化问责机制。着力解决疾控中心等单位面临的涉及全局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社会层面,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及时向疫区群众提供急需的援助,增强对捐赠物资的有效管理,完善社会信任体系。公众层面,动员民众广泛参与,利用好互联网线上平台及线下社区、居委会力量,凝聚人心,形成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合力。

  第五,建设更加完善的联动防疫体系还需要继续做好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沟通协调,促进疫情信息共享和防控策略协调。本着公开、透明和负责任的态度,加强同国际社会合作,赢得外部支持,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总体战。

你可能感兴趣的:(维护人民健康 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