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之美


最近看了一本《系统之美》,副标题是“决策者的系统思考”。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说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按下葫芦浮起瓢”等等,这说的就是缺乏系统思考的表现。所谓系统思考,是指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它不是割裂地、局部地、静态地来看待问题,而是关联地、整体地、动态地来审视问题。

这本书的作者德内拉•梅多斯,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系统学专业,师从系统动力学的创始人杰伊•福瑞斯特。梅多斯毕生从事系统思考的研究和教学,被誉为系统思考大师。梅多斯还是《第五项修炼》的作者、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的老师,彼得•圣吉所说的“第五项修炼”,就是指系统思考。


这本《系统之美》,原本是梅多斯的课堂讲义,一直没有出版,却以手稿的方式在圈内流传了很多年。直到2001年,梅多斯因意外去世,这本书才作为她的遗作正式出版,成为绝唱,里面浓缩了梅多斯多年的智慧结晶。

第一步,我们了解到,系统由要素,连接,功能三种要件构成。其中,要素最明显,但重要性最低,可以被替换;而连接和功能是隐藏的,但它们是决定系统行为的关键因素。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只是系统里的一个要素,我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被系统所塑造的。

第二步,我们理解了,系统的变化,是由存量、流量、增强回路、调节回路等很多个调节关系所决定的。它不是单因单果,而是多因多果;它不是线性变化,而是非线性变化,系统可能保持原状,可能加速增长,也可能突然被打断,取决于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谁能够占主导地位。

第三步,我们掌握了系统变化的一个关键特性,反馈延迟。反馈延迟要求我们不对系统的短期变化做出过激反应、频繁干预系统,而是应该降低反应的力度和频率,着眼于长期视角。也许,越是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系统中,我们越应该提醒自己,慢下来。

最后,梅多斯说,她曾经天真地以为,只要努力钻研,彻底掌握了系统思考方法,不但能够练就一双洞明世事的慧眼,还能够通过调节各种杠杆,推动系统按我们期望的方向去发展。但在研究系统几十年之后,她发现,这两个目标都不可能实现。动态复杂系统的行为,是不可能被预测和被控制的。我们能够做的,是尽可能地去倾听系统、理解系统,顺应它的特性,跟上它的节拍,然后,优雅地“与系统共舞”。

管理学大师马奇曾把人的学习方式分为两种:低 智学习和高 智学习。

️ 所谓低 智学习:指在不求理解因果结构的情况下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为;

️ 至于高 智学习:则是指理解深层因果结构并用其指导以后的行动。

️ 《系统之美》教会我们的,是我们在向高 智学习努力的过程中,意识到“系统”的作用,并凭借“系统”构建模型,克服惰性,打败我们脑海中的“认知吝啬鬼”。

️ 为此,我们必须建立抽象的系统,完善分析的模块,并进行系统的不断演化,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优雅地“与系统共舞”,成为真正的高智学习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系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