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2

重读于老,扛旗帜,照明镜

----- 如何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随着小学语文全面改版,全国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老师们都有一个困惑,不知道该怎样教?怎样用上好学生喜欢的课,怎样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随着教龄的逐渐增加,我自己在教育教学上也有许多无可名状的困惑。打开书柜,我的目光再次落在于永正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上。

我再次捧书在手,德高望重的于老作为小语教坛上泰山北斗式的人物离开我们快两年了,凝视我与于老师2011年暑假在泉城济南召开的第三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上的合照,泪水无声地滑落。那次我有幸听了于老师的精品课《爱如茉莉》,于老师幽默风趣,和蔼可亲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反复品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依然最令人心旷神怡,令人欢喜鼓舞,渐至佳境、欲罢不能的一本教育专业好书。我心里不仅将于老作为小语界一面旗帜,更是为我辈传承为师之道的一面明镜。

于老这本“封笔”、“压轴”之作,是于老从教50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像老顽童一样幽默可爱的于老在小语教坛上站立了50多个春秋,应邀到国内外作报告2000多场次,上课公开课3000多于次,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了多本著作。

爱教育容易,爱孩子很难。 我认为于老师,之所以能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离不开以下几点:

首先 ,为师之道是一种衣钵传承

为师之道是有传承的。我很羡慕于老师,他比我大那么多岁,在求学阶段遇到了像张敬斋,李晓旭,郭宁兆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好老师,他们温和、宽厚的高尚品质以及专业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于老师,并悄然融入其血脉。难怪于老师践行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五大美德:“温、良、恭、俭、让”那样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友明老师解密说:‘于老师之所以赢得学生的喜欢,信赖和尊重,是因为他谙熟‘中庸之道'”而中庸之道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至高的道德情操。逾过不惑之年,于老师中庸之道早已融入其血脉,成为一种素养。

成功的教育,是让学生有梦想。 练习书法,默写过关,就练书法。要求写得美观、入体。“先生先生你别吹, 你来写个‘家凤飞’欧体有骨,颜体有肉,柳体有骨又有肉。”是学生时期张敬斋老师把于老师和他的同学们引进了书法艺术殿堂经常所说的话,师承张敬斋老师的衣钵,给于老师带来了太多的享受。启迪、情趣和智慧,为其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于老师不仅仅传承这位可爱可钦佩的张敬斋老师漂亮的字 还传承了他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朗读,爽朗的笑声和对学生的那份亲切与美好。对作文感兴趣也是源于张敬斋老师的不断激励与鼓舞,可以说笃学勤勉的于老师教学艺术锤炼地如此精湛,与曾经为他打下了扎实基本功的启蒙恩师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为师之道二 :拥有一种至深的教育情怀,

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蹲下来看学生,不摆教师架子,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每每翻到13页《 蹲下来看学生》这张专照片,看到老顽童般幽默风趣的于老师呈半蹲的姿态,微笑着两手打在学生肩膀上愉快合影时,我都能感受到于老师和学生在一起那种内心的愉悦和欢喜,这是一种怎样喜欢和学生在一起的至深的教育情怀啊!

解析密码,秘笈之一是于老师了解儿童,懂得孩子,理解学生:‘第一,好动、好问、好说是儿童的天性;第二,学生千差万别,参差不齐。坚信,只有差别,没有差生!要尊重差异。’这一教育常识的欠缺,正是导致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搞得我们焦头烂额,疲惫不堪的重要因素。

努力让微笑成为自己的名片。欣赏他润眼润心的文字,如同啜饮清澈的泉水,不仅甘甜解渴,还能照射出我在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不足与短板,令我脸红,令我惭愧,促使我不断深思反省。您瞧,拥有像甘草一样三大特性的于老自身就是一种简约的名片:正面:微笑尊重 理解 宽容;背面:负责 严格 顶真 耐心。

于老凭借自身的“性温,味甘”“包容““调和”践行伟大的中庸之道,倾其一生,倾其所有地流淌爱,付出爱,洒播爱,他的爱心与智慧赢得了学生的喜欢,家长的敬重,怀念甚至终身难忘。被学生深深喜欢的于老更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孩子们,心里时刻装着学生,精心记录与学生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这一点堪称教坛模范。正可谓于老杏坛五十载,桃李满天下的人生价值与幸福所在。先生驾鹤西去,师魂永存。赵成峰老师把于老师比喻成一面旗帜,而我却认为于老师不仅是一面旗帜,他更像一面镜子。

为师之道三:一身过硬的教育基本功

于老师作为张敬斋老师的真弟子,师传了懂书法的张敬斋老师的衣钵。50年来,练字,是他备课的一项重中之重。而写教案,不等于备课。这一点就得令平时不认真写教案而是抄教案,东拼西凑应付教案检查的老师们脸红。

“ 把课上的有意思,是我毕生的追求。” 正是由于拥有教育情怀的于老师传承了启蒙老师的教学“衣钵”,加之自己的勤勉敬业修炼出一身过硬的教学专业基本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