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邦彦《片玉词》,品味北宋音律之美

近代学者王国维从工力和声调等方面赞美周邦彦的词:“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而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读先生之词,于文字之外,须更味其音律。”

周邦彦何许人也?

他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今浙江杭州),是北宋文学家、音乐家,也是婉约词之集大成者,并开创格律派之风,将婉约词在艺术上推向了高峰。

周邦彦的词作颇丰,但都遗失,留世一本《片玉词》。

恰巧,我手边就有一本《片玉词》,这本词集是由诗词评论家、古典文化学者陈可抒注疏,他结合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对周邦彦的词作进行新解,给读者深入了解宋词提供了新的品味方式。

片玉词1.jpg

周邦彦文学功底极强,早年曾向宋神宗献《汴都赋》,观者无一不称赞绝妙,他名噪一时。

此时的北宋,正是新旧党争最激烈的时代,一会儿新党上台,一会儿旧党上台。

庙堂里的大臣,今天你被贬,明儿我被贬,已成家常便饭,臣子们互相送别,已成为当年隋堤上别样的风景。

周邦彦也随着时代的大背景在官场里沉浮。他的词作创作也包括了,爱情、羁旅、社会风光等主题。

在他著名的送别长调《兰陵王》里,将隋堤上离别的场面加入自己的情感,并通过大量对“柳”的描写,将离别时,人们心头那种零乱又不舍的感觉表达得淋漓尽致。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梨花榆火催寒食……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斜阳冉冉春无极。……似梦里,泪暗滴。

这首词,分为三段,所以人们称它为“渭城三叠”。

在这首词里,周邦彦谋篇布局颇为讲究,极其讲究“章法”。

正如注者陈可抒所述,上阕以柳为题,写其飘绵送行,便勾出故国之思与过客之倦。中阕又借柳堤写行船,船上人愈快,岸上人愈心焦,写出淹留之凄恻。下阕再借行船写别浦,往事依稀,唯有梦中清泪暗滴。

你看,周邦彦三阕共写三题,送别场景的哀怨婉转可见一斑。

片玉词2.jpg

周邦彦除了文章拔得头筹,也很精通音律。在宋徽宗时期,他担任大晟府乐官,专门负责乐府之事。开始了一段“文艺创作”之旅。

在此期间的创作,周邦彦极为重视词与音乐的协调性。在用字上,他在平仄的基础上将仄声又细分为上、去、入三声,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在《六丑》《花犯》《华胥引》等这些词中都可以品味到。

同时,周邦彦注重语言锤炼,还善用典故和前人词句,并很巧妙地融合在自己的词作中。比如,《金陵怀古》就采用了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里的词句。

《片玉词》装帧古朴,满版烫金工艺,书内插图,选用日本著名画家幸野梅岭彩色木板画,画风写意精致。

书内古风竖式排版,小开本方便携带,随行阅读。

在盛夏之时,读诗、品画属惬意之事。

借用周邦彦词一句:“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周邦彦《片玉词》,品味北宋音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