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心归何处

周末又是琴童家长忙碌的日子,隔壁的楼里从早到晚传来钢琴和长笛的声音,应该是住了两位老师。听着不断重复的曲目,小朋友们的应该是刚学不久,很多枯燥的基础练习曲,孩子和老师应该都挺不喜欢这个阶段,好听的曲子不多。这些孩子中不知有多少能够坚持下去,如果不是艺术专长在升学中的加分,如果没有考级,大概很多人都过不了最初的这关。

一直觉得孩子初学音乐过程中兴趣的培养比技术更重要。这一点国外的音乐教育做的就比我们好得多。在很多书籍中读到家长,老师们会怎样跟孩子们聊音乐。很喜欢的一本“金玫瑰国际大奖”童书《琴心何处归》里就有非常多这方面的记述。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拉小提琴的德国男孩。

阿瑞出身在的音乐之家,三岁起跟外公学习小提琴就显示了惊人的天赋。不幸丧父后,他跟母亲和外公生活在一起。因为对小提琴的热爱,他每天都会自觉的练习。哪怕手指会酸,肩膀会痛,并且会很好的安排练习的节奏:音阶,热身曲,节选曲,还有整首整首的曲子。外公还会在他练习的时候给予指导,有时候会给他编很多练习曲,上面写着至“小提琴家阿瑞·胡勃”……

“Schwebend(漂浮)——你应该用这样的感觉来演奏赫尔斯特的这首曲子,想象你自己漂浮在外太空的众多恒星与行星之间,感叹着宇宙是如此的静谧于浩瀚。”外公经常会通过信件或对话告诉他自己演奏曲子时的各种感觉。天气好的时候他还喜欢在屋后的花园里拉他最爱的曲子。阿瑞常常就是这样跟着他的调子看着谱子拉完了整首曲子。

可惜宁静的快乐很快被打破。母亲与继父相爱后带他来到了澳大利亚,他们开了一家音乐咖啡馆。阿瑞虽然努力适应着新环境,但语言不通让人非常压抑。他也不愿意让同学和老师知道自己会拉小提琴,怕被别人看成怪物。私底下他经常在室外练习,还会打长途电话拉给外公听,但是那年的秋天外公去世了。阿瑞又一次失去了挚爱的亲人,导师和知音,这让他幼小的内心悲伤不已。为了缓解痛苦的情绪他继续用Email给外公写信诉说心事……

随着时间的流逝,周围的人慢慢知道了阿瑞的情况,他的生活也渐渐发生了变化。老师让他加入乐队,德国亲戚寄来两个大箱子,里面保存着父亲留下来的电气火车模型和一张他熟悉的CD,那是小时候父亲带他时经常会放的曲子……虽然身处陌生的环境,大家的关爱让阿瑞渐渐摆脱了孤独与封闭。爱的力量终于融化了心头的积雪,音乐如涓涓细流滋润着阿瑞的心田,让他带着阳光,走向更广阔的新生活。

让孩子爱上音乐比让孩子学会乐器更重要。也许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天赋可以演奏出悦耳动听的旋律,但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爱上了这种放松的方式,会是受益终身的财富。非常推荐琴童家长都看看这本亲子阅读的好书,享受跟孩子们一起成长的美好的时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琴心归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