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tlin之内部类,匿名内部类与伴生对象

个人博客:haichenyi.com。感谢关注

内部类

  kotlin的内部类与java的内部类有点不同java的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kotlin的内部类不能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必须用inner标记之后才能访问外部类的成员

class AAA{
    var a = 0
    class BBB{
        //此时,BBB类的内部是不能直接用a变量的
        var b = a //编译无法通过
    }
}

class AAA{
    var a = 0
    inner class BBB{
        //此时,BBB类的内部是可以直接用a变量的
        var b = a //编译可以通过
    }
}

匿名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主要是针对那些获取抽象类或者接口对象而来的。最常见的匿名内部类点击事件:

//java,匿名内部类的写法
btn.setOnClickListener(new 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
        });

  上面这个是java匿名内部类的写法,kotlin没有new关键字,那么kotlin的匿名内部类该怎么写呢?

btn1.setOnClickListener(object : View.OnClickListener{
            override fun onClick(v: View?) {
                print("1111")
            }

        })

  方法的参数是一个匿名内部类,先写object:,然后写你的参数类型View.OnClickListener{},然后编译器会出提示,让你补齐即可。

  kotlin还有一个写法lambda 表达式,非常之方便,这个是java,jdk1.8里面包含的

btn1.setOnClickListener { print("1111") }

单例模式(object)

  说道这个object就让我想到了kotlin里面的单例模式,kotlin里面用object标记的类,默认在初始化时候自己生成单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再混合开发的时候,java里面调用会有INSTANCE这个东西。

object AAA{
    var a = 10
    fun getName() : String{
        return "海晨忆"
    }
}

  上面这个类AAA,默认就有单例,所以可以直接AAA.getName(),这样调用方法。AAA.a这样直接使用变量,混合模式的时候,我们的调用方式是"AAA.INSTANCE.getName()"

  我们java里面写的工具类都是用static表示,kotlin里面就不需要,直接把你的工具类的class表示换成object,然后在这个工具类里面正常写方法,就可以直接用类.方法调用,常量也是一样的

伴生对象(companion object)

  伴生对象对应的java里面的就是一个类中的静态变量,静态方法。但是,这里编译之后对应的java文件,并不是静态的,而是通过单例调用的。伴生对象的写法:

class SecondActivity : AppCompatActivity() {
    companion object {
        var c: Int = 10

        fun getName(): String {
            return c.toString()
        }

        class CCC {
            var d: Int = 11
        }
    }

    override fun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second)
    }
}
//在其他位置的调用方式:
SecondActivity.c
SecondActivity.getName()
SecondActivity.Companion.CCC().d

object,companion object,扩展方法的区别

  昨天写的扩展方法,我们说到,它编译之后对应的java文件生成的方法都加上了final static,所以,我们说它是静态的。

  今天的这两个object和伴生对象,通过查看它编译之后的java文件,他的属性,方法都是加了final,并没有static,但是,object标识的类在初始化的时候生成了final static类型的INSTANCE变量 ,伴生对象在初始化的时候生成了final static类型的Companion变量

PS:最好写个demo看一下对应的java文件,印象深刻,查看方式:Tools --> Kotlin --> Show Kotlin ByteCodes

你可能感兴趣的:(kotlin之内部类,匿名内部类与伴生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