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故事:离职(6)

5、想要话语权

在公司所有人的努力之下,公司的发展蒸蒸日上,每年的增长率达到了50%以上。公司规模也从当初的10几个发展到了200人。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取决于他所以的平台,这话没错。但平台的价值又何尝不是由人来建设的呢?在做了3年主管以后,小强升级为营销总监,下属也从5个人发展到20多个人,是公司第二大部门。

在老板和老板娘的耳提面命之下,小强的成长很快,在工作计划制订、推进、实施,团队管理方面方面越来越得心应手。但他骨子里还是那个有文艺气息浓郁,不喜欢被约束,思维活跃和喜欢创意的80后青年。

年轻人的锐气加上活跃的思维与老板传统且严格的管理风格之间,随着公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而出现了一些矛盾。

2010年,中国的互联网发生了几件大事。3Q大战,团购兴起,腾讯抄袭,淘宝光棍节(后来的双11),这些信息时代的变化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小强所在的公司不是互联网公司,对于这些热闹,也只有看的份儿。

但是消费者习惯的改变是不可逆转的,传统的营销不再有效,互联网营销越来越重要。新浪微博在这一年开始了井喷式的发展,2010年10月,微博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到12521.7万。

很多嗅觉敏锐的零售品牌公司一早就开始了微博官方帐号的建立,通过微博与粉丝互动,达到传播品牌的目的。

于是小强接到了一个新任务,建立微博帐号。小强对于此举自然是非常赞成并且愿意尝试的,他开始积极推动。其实,小强公司的销售渠道以线下为主,会员都在线下,快速增加帐号粉丝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策划一次活动,然后在门店张贴微博帐号海报,吸引用户关注。

除了做好线下会员的加粉工作,还要做好内容,吸引微博平台的用户,起到传播品牌的目的。当时的杜蕾丝就很好和利用了微博平台的崛起,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关注度。

小强就好象已经看到了自己从零开始参与建立的品牌成了全国知名品牌,他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在接到任务后花了一个通霄的时间,在第二天瞪着两只充灌血丝的大眼,向老板递交了一份详细的实施方案。

这份方案写了到微博开通品牌帐号的重要性,考虑到了帐号的定位,与用户的互动方式,与线下门店联动吸粉的活动策划,甚至每天发几篇微博,每篇发什么内容都考虑到了。当然这样的方案实施起来是需要一些资源的,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老板看完问:“你要做这么多事情,需要多少人?”小强跟随老板创业这么多年,早就了解了他的特点,对自己不太了解的领域相当保守。于是说:“也不需要多少人,现有团队有设计师,有活动策划,但是微博内容需要每天更新,需要一名专职的文案。”,“那你做吧,既然要做这件事,就要有结果,绝不能抱着只是试试的想法。”

得到老板肯定的答复,小强很开心,紧锣密鼓地开始推进。人员到位比预想的顺利,团队干劲也很足。活动方案、陈列物资一系列工作准备差不多了。却没想到,这件事竟然遭到了线下渠道的抵制。

线下抵制品牌“触网”在当时是普遍现象,就在1年前,看到天猫销售额的快速崛起,在自己公司经营的产品品类中,一些“淘品牌”的产生,让老板有点心动。可是线下渠道认为,品牌到线上销售,会影响到产品的价格体系,对品牌发展不利。老板权衡利弊,觉得线下市场这么大,公司又有了这么好的基础,现在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还远没有到花板,应该先把当前的事做好,决定放弃到经上销售。

可这次呢?眼看微博已经成了一个很好的品牌宣传途径,关键还不用花钱,为什么不能做?线下的理由是,线下辛辛苦苦维护的会员,如果都成了线上的粉丝,下一步再做线上销售,那线下怎么办?

说到底还是利益的问题,但这事靠讲道是解决不了的。最后老板给了小强三个原则:1、自己想办法在线上吸引粉丝。2、不准在线上销售。3、要配合线下进行大促活动宣传。

小强的一腔热情,被浇灭了一半。但事情还是要做的,除了线下渠道不能配合带来粉丝的资源,其它的方面该怎么做怎么做。

经过3个月的持续的运营,微博粉丝数从0到了几万个,也算小有成果了。在季度总结会上,小强用制作精良的PPT,详细的数据图表向领导汇报阶段性的成果。

说实话,他还是有点点成就感的,因为当时很多知名品牌帐号的数丝也不过十几、二十万而已。他咨询过杜蕾斯微博运营的操作手,人家也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他们的产品本身没有太多的话题性,这对新媒体传播而言是先天不足,不投入足够的资源是很难做的。

可是让小强没想到的是,等他汇报完之后,老板娘居然流露出了一丝不满:“小强,你讲的效果我也看到了,虽然获得了这么多粉丝,但是给线下实际带来了多少销售呢?”

小强没想到,老板娘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竟然是这样的,这个问题他没办法回答。

“我觉得公司经营太保守了,对不懂的东西又不相信,现在互联网发展这么快,如果不去利用的话,后面肯定很难做。”他私下跟要好的同事吐槽。那个年代,很多年轻人对于互联网有着莫名的热情与渴望,希望能投入其中,成为浪潮中的一朵浪花,而不是被浪潮冲刷的砂砾。

起源于硅谷互联网、IT公司的合伙人制度开始流行与创业公司,更是撩动着年轻人的创富梦想。小强随着职位的升高,阅历的丰富,经验的累积,内心对于未来有着更大的梦想。然而他不确定,在这样一个既传统又保守的公司中,能否实现自己的想法。

虽然他现在是总监,也管理着那么多人,自己也在努力学习和开拓视野。但在老板眼中,对于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似乎总是持否定的态度,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不过,事情还是出现了一丝转机。

老板虽然固执、很难听取别的人意见,但是极爱学习,这些年也上了不少总裁班之类的。受各种管理思想的影响,准备搞股改,让核心的几个管理层入投,为下一步融资上市做准备。

最后的股改方案出来,虽然分配的股权极其有限,而且还要出资认购。但小强拿出了家里有的存款,认购了他所能拿到的最大份额的股份。

在他看来,成为股东,无论大小,总能增加一点点话语权吧?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故事:离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