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个学期打造卓越班级》有感(01)

新学期,朋友推荐一本班主任带班书籍,叫《一个学期打造卓越班级》,乍一看书名,就被作者吓到,觉得作者在吹牛或者是标题党,一个学期就能打造卓越班级,那简直不是天方夜谭吗?主要作者带的还是所谓的“差班”。我就想看看,作者到底有什么秘笈。

带着将信将疑的心态翻开了这本书,这本书是王振刚老师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日记,我在上学期的时候也写了班主任工作日记,大多是记流水账,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人生中的第一次当班主任,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总得留点什么,所以9月开学的第一天,我给自己下了一个任务,就是记录三年我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

全书按照月份分为五辑,根据学情和每个月的侧重点,有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德育点点滴滴渗透进孩子们的心田。

第一辑八月,与暑假再见。

八月是迎接孩子到来的准备工作,王老师与孩子见面的第一天,让孩子记住三句话:做最好的自己;我最先批评的同学,是离优秀最近的同学;不应以班级中最低的标准要求自己。

在书中,王老师也提出对教师的要求,一位老师要锤炼自己的业务功底,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教师的功底,让我想起前几天看的一节视频课,合肥四十五中崔梦琦老师,既会唱还会打快板,这样的老师谁不喜欢呢。

开学第一课,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姓名故事,既可以轻松记住孩子的姓名,也可以拉近亲子关系,了解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美好期待。对新的班级我们也有新的期待,那大家一起想想给自己的班级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我想到七下道法课第八课,美好集体的愿景。名字代表一个美好的愿景。

第二辑九月,崭新的开始。

新的班级制定班规,细化评比,精神奖励。新的学期,新的要求,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静,敬,净,竞”,如今我看很多的校园和班级里也张贴这些字,但大多是贴上,对学生没有多少感触。王老师是分析这四个字,让学生讨论这四个字的意思,并把学生的陈述变成班规三字歌,我也学着用了这一招,在课前十分钟分享了“静”字,效果还是有的。

王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加分和减分,我开学时也用了半个月,后来就难以继续下去,原因是加分减分非常繁琐,王老师在书中也没有具体讲述怎么操作,谁来计分?什么事情可减可加?学生整天做事是不是就为了加分,这项不加分是不是就不乐意做了?

我们经常在批评一个学生时,他可能会说,别人也这么做的,别人先骂我的等等,王老师说,当别人出现不文明的行为时,而你依旧保持文明的举止,这是高贵的气质。

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将出现的问题转化为教育的机会,学生的问题恰恰是帮助学生的良机,也恰恰是教师不断修正自我,不断进步的契机。

如何做更好的自己?一方面发扬优点,一方面修正自己,与学生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一个学期打造卓越班级》有感(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