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有感

        今天很幸运,收到大张的微信,然后电话聊了"双减“政策实施的话题。在聊天的过程中,她还让我加入8+1工作室研讨群。并把今天研讨的案例发给我,但由于课后服务的时间比较晚下班,回来吃完饭都差不多8点了。然后看到群里讨论的很热烈。

      讨论分三个环节进行:一、追根溯源,案例中小A事件的原因:家庭因素,父母忙干工作,无法陪伴小A的学习,平时把照顾孩子的责任交给老人照顾,把学习完成作业的事交给辅导班,把自己的辅导责任交给辅导机构,这是很多普通打工家庭的现象。面对小A的案例,我觉得家长首先应培养他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要依赖别人的帮助来完成作业。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其次,应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自己去面对并想办法去解决。父母可以从生活的一些小事开始训练,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再次,应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不要只成为学习的工具,要适当参加各种体育,文艺活动,通过扩宽兴趣爱好来增强自信心。学校因素:学校应建立更多的社团或兴趣小组,鼓励小A积极参与学校的社团或兴趣小组活动。

二、“双减”政策下,老师可以采取的教育措施:双减政策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健康全面发展。作为老师,可以对小A进行兴趣爱好的培养,根据他的性格特点,为其选择合适的社团或兴趣小组。在学习方面,尽量用课后服务的时间完成作业,这样不懂的可以在学校请教老师或同学。通过班对活动,让他明白学习与兴趣爱好发展的重要。

三、“双减”政策的实施,有利之处:确实减轻了学生及家长的负担,学生的学习任务减轻了,而且基本在学校完成了。家长回家也不用辅导孩子完成作业,轻松了。不利之处是:由于老师的工作时间过长,导致课后服务的质量可能有待提高,虽然老师们都认真负责做好工作,但毕竟体力精力有限。对于学生来说,过长时间在学校,加上是集体的学习或活动,也可能对活动或参与的社团有所疲惫,不利于保持学习的热情。对于家长,缺少了与孩子的亲子相处时间,对孩子的成长缺乏更全面的了解。

      教育是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相结合的过程。那一方的缺失或过量,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影响。只有三者结合,形成合力,教育才会熠熠生辉。

你可能感兴趣的:(研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