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第三种商业模式?

第三种商业模式是三种商业模式里面级别最高的,即“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它的原理很简单,既然自己的时间有限,那么购买他人的时间可以突破“时间总量”的限制,低买高卖,其实是一切商业模式的共同之处。

创业和投资都属于第三种商业模式,但能够成功创业和投资的人少之又少,可为什么说“最高级的个人商业模式事实上每个人都在用”呢?因为这是事实啊!

当我们购买他人服务的时候,本质上就是在购买他人的时间以使得自己的时间不被占用。从事服务行业里面的“缺陷”,就是大多数人的每份时间只能出售一次。于是当我们购买他人服务的时候,就从本质上避免了将自己的时间花到那些“一份时间出售一次”的人所做的事情上。

所以第二种商业模式并不是大多数人用的上的,甚至是大多数人终生无法掌握的。可与此同时,事实上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有机会作用级别更高的第三种个人商业模式。这个现象很令人惊讶!

但再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绝大多数人从未把“花钱购买他人的时间”(在他们看来是付费商品或服务)当成自己的商业模式来处理,事实上,他们脑子里根本没有“个人商业模式”,从未意识到这件事还需要更深入的琢磨才能不断优化。

不同的人的思考角度、思考依据、思考质量差异巨大,很多人甚至从来没有认真想过,“不肯花钱购买服务,宁愿用自己的时间来省下那些钱”,这种做法更合理的依据应该是:确定自己的时间价值抵不上那个时间的消耗。只有在这个时候“不花钱”才是合理的。然而看看大多数人的选择就知道了,他们即不是这么做的,也不是这么想的,甚至根本没有想过。于是他们天天在做不合理的事情而不自知。

人们一直认为书本的价格太贵了,但是,书确实是天底下最便宜的东西啊。另外,长期以来,中国的书价也比外国书价便宜很多。这个原因并不是因为人们所认为的“中国人不重视知识”,真正的原因是销量足够大。在第二种商业模式里,写书是少数可以把自己的“同一份时间出售多次”的方式之一,那既然能够多销,就可以薄利,如果可以多销很多,那就可以更薄利。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精英人士花时间写出来的书,包含知识的总结,却以接近纸张本身的价格销售。贵吗?怎么可能啊!这个时候,付费就是剪便宜啊!

从另一角度看“能被更大规模地批量卖出去的时间”更值得购买,因为大规模的销售,意味着大规模的认可。已经有很多人帮你验证了质量,岂不是更放心?

要想认清“付费才是捡便宜”的本质,核心就在于认同这样一个不等式:时间>金钱

也就是说,若你认为时间比金钱重要,你会作出一些决定;反过来,若你认为金钱比时间更重要,你会中作出于此截然相反的决定。

我们回头来看看,为什么“花钱避免将自己的时间花费到一份时间出售一次的事情上”是值得的呢,要想清楚:把时间花在哪里才最划算?

把时间投资到个人的成长上最划算

在第一种商业模式中,个体的价值决定了时间的价格,在所有人都在出售自己时间的情况下,如果你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价值,那你也赚到了,肯定不是马上赚到,但毫无疑问会终将赚到。

时间都具有排他性,用在这里,不能用在那里;用在那里,却不能用在这里。这就是绝大多数人在某个领域成就非凡,但却看上去“生活不能自理”的重要原因,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不断成长,把时间投资在自己的成长上,是在提升自己的价值。

成长的方法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学习”。习得每一个技能,都是在给自己赋能,让自己拥有更强的能力。拥有更多的技能,就是拥有更多维度的能力。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能够成长,就是因为人类具有学习能力。

逻辑已经很清楚了:

既然_你的目标是“终有一天不用再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那么_你的行动应该是“想办法合理地渐渐减少自己出售时间的数量”

所以_方法就是“在能用钱换时间的时候尽量用钱换时间”

进而_讲省下来的时间全都投资到自己的持续成长中去。

那学习的方法呢?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第一个学习是名词,第二个学习是动词,第三个还是动词。意思是说:要先把“学习”这个本领“学习”好,“再”继续“学习”。

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甚至让学习能力更上一层楼:进化成一个操作系统能够不断升级的物种,即操作系统具备自动升级功能的物种。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优化第三种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