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冥想

我与冥想

因为最近看《十分钟冥想》这本书,想要梳理一下自己的跟冥想结缘的整个过程。

最早接触冥想应该是从《走进魔法店》这本书,那时候还不大知道这个是冥想,我最早看的是英文版的书,看的还挺费劲,但是竟然看完了,然后在我身上还发生了一个我现在想来很神奇的事情,就是我突然想起了我儿时的一个经历,是我的家庭暴力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我回想起来竟然还非常清晰,我还非常清楚地记得当时我的情绪、我的状态、我的感受,然后让我一回想就落泪,在那个月的读书会里,我暴露自己,讲述了这段经历,现在想来这个竟然是我头一次在相对不是很熟悉的人面前暴露自己的脆弱。

当时这本书中文版拿到手里后,我买了好几本送给我的好朋友,送给我妈,然后正好还有配套的音频,我又把配套的几个阶段训练的音频发给他们,其实现在想来这就是一种冥想的推广,可惜好像这个推广不大成功,我没有坚持按照音频进行训练,我的好朋友和我妈也都没有。

当然这个过程中其实我还是跟闺女一起进行过几次尝试,是因为当时她有几次情绪波动很大,伤心的无法平静下来,哭到呼吸急促,然后我就用配套的音频陪她一起放松身体,发现能够很有效的平复情绪,于是就成了我们的一个法宝。

后来我深入的练习瑜伽,每次瑜伽练习前的盘腿打坐,关注呼吸,其实都是一种冥想,最后的大休息术加上全身扫描的冥想练习更是非常有效的休息方式。我经常把全身扫描练习用来在自己的睡前促眠中使用,也让我能够非常快的入眠,并保持非常好的睡眠质量。

但其实我都还没有保持持续的练习,冥想只是被我拿来当做解决问题的工具,偶尔进行,例如平复情绪和促眠。我中间也断断续续读了点关于冥想的书籍,但是都是从网络上,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19年9月份我在一个叫做宅宇的人写的公众号“一本册子”里面,看到的他写的《冥想的原理与实践进阶》,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讲述清楚了冥想与脑神经科学关联的一本小书。然后还有“禅与宇宙维修艺术”公众号的一个在线冥想课程,也是非常浅显易懂的入门课程,并且在公众号上能够免费听到。虽然各种途径又读又听了一些,但其实我还是只是很偶尔的会尝试打坐冥想,没有真正觉得要把冥想放在生活的必需品位置。

真正让我养成每天进行冥想练习的契机是我花钱参加了一个正念书写营,暂停实验室的这个营我一直都有关注,并且非常觉得她肯定很有用,但是一开始我觉得我还不需要,我觉得我掌握的理论知识已经足够让我随时可以用,随时可以想冥想就冥想。我只是不停地推荐给不同的号称有些抑郁情绪的人,直到又有一次我又推荐给我老公,他号称最近比较焦虑,但是我推荐给他之后他还是说不要参加。我突然顿悟,既然我老是推荐给别人,为什么我自己不尝试一下呢?然后我发觉,花点钱,每天微信提醒你打卡,然后坚持21天还有个100元的返现奖励,竟然是个很好的坚持住的办法。

至今我已经在暂停实验室的正念营里坚持正念冥想和书写练习了92天了,经过这些天的持续练习,我感受非常好,其中积极心理的书写让我更加行动派,更加感恩,也更加快乐。这里想先把积极心理放在一边,说一下冥想对我的改变。

正念冥想最开始就是呼吸练习,这个对于我来说比较容易,因为我之前进行的练习都是呼吸的练习,包括我从《冥想的原理与实践进阶》里面学习的有锚点的呼吸法,从在线冥想课程里学到的冥想法都会非常强调观呼吸的重要性,瑜伽练习中也非常强调呼吸。呼吸的习练让我更加容易放松下来,情绪也更加平稳,但是我总还是会胡思乱想,总会走神。

而正念的练习里面非常强调觉察,并且是不评判的觉察,特别是进阶正念里面的观想法、观情绪,观疼痛都是要更加开放的去觉察,觉察想法、情绪的变化,不评判不干预他们,只是当做一个旁观者觉察想法的升起、变化、消失的整个过程,而不去陷入其中。关于这个有几种比喻,一种比喻是把想法当做传送带上的物品,他们来,他们慢慢的变近,然后又慢慢的消失;另一种比喻就像你站在马路边上,看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或者想法少时,空荡的马路;第三种比喻你就是那天空,想法或者情绪就是天空中的云彩,他们在天空飘过来,又飘走。无论你使用哪种比喻,我觉得都好像是让自己的意识空间更加开阔,让你的想法或者情绪只是想法情绪,而不是你本身,你永远在后台静静的看着前台的变化,哦,我又用了一个比喻。

当你持续的每天练习后,这种觉察就会在你日常生活中不时地冒出来,比如当我躺在牙科医生的治疗床上时,面对着嗡嗡的钻头朝你嘴里伸过来,你就能够觉察到恐惧,就会尽量的先观呼吸的方法放慢自己的呼吸,然后放松自己紧绷的身体,觉察到恐惧升起又慢慢消散,觉察到嗓子眼里面的口水,觉察到冰凉的舌头不舒服的感觉,觉察到自己不耐烦的情绪。

又比如当我练习搏击时,跟教练对打,教练会纠正你的腿部、肘部动作,我就会试着每一击都关注到身体的状态,当稍微紧的时候就放松,默念动作顺序的同时还更加觉知是否姿势正确。

我自认为不是一个身体条件好的练习者,但是正念的练习让我对教练的每句话对应我身体的部位上很快都能够有感觉,让我对我身体的敏感度提高了,也让我对身体的习练更加自信了。

这是对细微处能够更敏感,但同时我又感觉我的意识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能够更容易的不被情绪左右,不被想法缠绕,我又仿佛是一个更高更远更大的我。

最后我想起了关于冥想的改变作用的一个很好的理论支持的说法,就是人的感觉到感受再到对这个感受的反应平常都是自然而然的不需思考自动过程,这个叫自动模式也可以叫做后台运行模式,冥想就是扩大从感受到反应的空间,让我们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够在当有了感受之后,再慢一点再仔细地觉察一下,然后再反应,甚至因为这个觉察就不会有反应,这也是为什么冥想又叫做思维训练的原因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