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水果秋季少吃,“燥则润之”这样养生2022-09-28

金秋时节,秋风送爽本应是气候宜人的时节,然而,不少人却出现鼻咽干燥、唇焦口干、咳嗽少痰、皮肤瘙痒,甚至大便秘结等“不爽”症状。这很可能是着了“秋燥”的道。祖国传统医学很重视天人相应,强调自然界气候与人体疾病的相应关系,秋季五行属“金”,在气候与“燥邪”对应,在五脏与“肺”对应。秋燥就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以肺系症状(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

“燥邪”的特点概括说就是“燥胜则干”,即燥邪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临床根据其寒热性质不同,又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除上述干燥症状外,还可有头痛身热、心烦口渴、咽喉肿痛、咳嗽痰黄、舌红苔燥、脉数等类似风热感冒的症状。后者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除干燥症状外,还伴有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咳痰清稀、苔白脉弦等类似风寒感冒的症状。

中医提倡“治未病”,对付“秋燥”应当预防为主,根据天气状况和自身反应尽早做好预防。遵循“燥则润之”的原则,秋天饮食调养应以轻宣滋润、生津止渴为重。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过于油腻、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同时,预防秋燥应注意保持室内适当的湿度,户外空气质量差时则应减少户外活动。

据测算,人体皮肤每天蒸发的水分约在600毫升以上,从鼻腔呼出的水分也不下300毫升,为及时补足这些损失,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饮水宜多次少饮,老年人每天最好在清晨和晚上临睡前各饮水200毫升。若活动量大,出汗多,应增加饮水量。民间有“朝朝盐水,晚晚蜜糖水”的说法,即早晨饮淡盐水,晚上适当喝一些蜜糖水,对改善秋燥确有一定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些水果秋季少吃,“燥则润之”这样养生2022-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