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论语》之19:道之以德

图片发自App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第二)

        大意是: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大师级解读

      朱熹

      朱熹《论语集注》-----道,犹引导,谓先之也。政,谓法制禁令也。齐,所以一之也。道之而不从者,有刑以一之也。免而无耻,谓苟免刑罚,而无所羞愧,盖虽不敢为恶,而为恶之心未尝忘也。礼,谓制度品节也。格,至也。言躬行以率之,则民固有所观感而兴起矣,而其浅深厚薄之不一者,又有礼以一之,则民耻于不善,而又有以至于善也。一说,格,正也。书曰:“格其非心。”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此其相为终始,虽不可以偏废,然政刑能使民远罪而已,德礼之效,则有以使民日迁善而不自知。故治民者不可徒恃其末,又当深探其本也。

《管子·牧民篇》里面,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治国,这四个方面很重要,礼义廉耻。

个人理解:

        孔子把为政的两种办法都提出来了。

      一种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这种模式也就是法制社会,为什么要用法制?因为人性本恶,只有给老百姓制定规则、框架、边界才会管理好这个国家社会,老百姓为了免受法律制裁,一个个变得规矩老实,但是内心深处依旧毫无羞耻之心,这种依靠法律来管理的模式是比较低级的。

    另一种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种模式就是道德教化,道德教化到位,人们会自觉遵守游戏规则,不但懂得什么叫着“礼义廉耻”,更加懂得怎么回馈社会,有一种自发的国家公民情怀,有了内心认同,国家管理成本下降 ,同时自己也有归顺之心。按照孔子的说法这才是最高明的国家治理模式!

余超林 精读《论语》之19:道之以德

2019-3-21于上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读《论语》之19:道之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