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黄氏极少数人过度神话自家历史却反而讥讽别人是何道理

        作者:黄江厦

        中华民族关于黄帝、炎帝等祖先的神话故事很多,各姓氏各支派后裔编造一些自已古代祖先的神话故事,只要不是太离奇,本无可厚非。

        但紫云黄氏的黄天柱、黄剑岚、黄既济等极少数人,在《福建省黄氏源流研究丛书(三)》、《紫云黄氏宗史资料汇编》等书籍中写的一些恶毒攻击邵武峭山公黄氏的文章里,对邵武峭山公黄氏一些宗史资料中对自已祖先带点神秘色彩的描述内容,不惜占用大量篇幅极尽冷嘲热讽,而对自已这支黄氏诸多宗史中对自已祖先过度的神话描述,却说成是“一篇篇美丽的历史传说”。这种严于律人、宽以待已的做派,是典型的双标,令人不齿。

        紫云黄氏介绍本支系历史的族谱、文章,必言“桑树吐白莲”所以“舍为莲花道场”;必称“紫云盖地”,因此以“紫云”为堂号。

        紫云黄氏这种“整个桑园的全部桑树都会开出莲花”、“紫色祥云会突然从天而降笼罩在某个建筑物上”的神话故事,比紫云黄氏这极少数人攻击的邵武峭山公黄氏的神话故事,离奇百倍。

        据《紫云黄氏宗史资料汇编(七)》第124页,郑汲水、黄既济所作《紫云南安房经公肇基地埔头--历经劫难迎来新中国社会主义和谐安定的幸福生活》一文记载,南安这一“安”,长子黄经被守恭公遣至南安隍山,过了300年后到了北宋时期只剩下黄春郎等三人,并都离开了隍山。又过了一个300年后到了元朝末期,黄春郎的后裔黄暹(即良庵公)再迁回隍山,以养鸭为生。某一天黄暹偷听到地主杨员外请来的风水先生讲到某个地块是“眠牛穴”,不论造茔建宅,子孙必财丁兴旺,于是施了诡计,让风水先生失去杨员外的信任,并最终从杨员外处购得这块风水宝地,用来搭建草寮饲养家禽牛羊,果然母鸭一日能下双蛋;母牛孕期未满就能生牛犊。从此家道中兴,娶妻生子,裔孙繁衍不绝……

        颇为讽刺的是,如果真有这么一块风水宝地的话,那么北宋初期黄经上千后裔怎么会逃离这支黄氏生活了300多年的隍山?并在之后长达300多年时间里都没人敢再回来定居?这个时候怎么不见这块风水宝地显灵了呢?

        安溪这一“安”,更是神奇。紫云黄氏涉及安溪这一“安”的所有族谱、文章都描述,守恭公在初唐公元686年遣子时,匡护禅师特意给了迁往安溪(当时未立县,归南安县)葛盘的第三子黄纲一个锦囊。574年后的宋景定年间,安溪“洪水冲桥,推滔地破”;“葛盘洪灾,水冲故宅,碟谱丧失,……”,这时有裔孙想起574年前老祖宗留下来的匡护禅师的锦囊,赶紧打开一看,但见谶曰“兴起紫云新雨露,徘徊参岭旧山川”。于是全族从葛盘迁往安溪参山定居,并开始形成科坂、参山与凤山各分支,紫云黄氏安溪这一“安”从此走向兴旺发达……

        令人唏嘘的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刘伯温也只能预测后世500年,匡护禅师却能预测后世574年,且不说此神话故事把匡护禅师的功力,夸张成盖过诸葛亮、刘伯温是否合适,单就匡护禅师明明知道574年后安溪这一“安”的后裔有如此大劫,那他为何不出手相救而是坐等此劫发生?为何明知有此大劫却还要让三子黄钢迁往葛盘居住使得后裔蒙此大难?黄钢的后裔如何能保持锦囊574年之久代代相传不丢失?当水冲故宅,碟谱都丧失时,为何偏偏这个锦囊却没被大水冲走可以安然无恙?

        紫云黄氏类似以上这种编造的毫无逻辑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其实,中华民族三皇五帝的神话故事也很多,因此各姓氏各支派后裔编造一些自已古代祖先的神话故事,没啥不对。但紫云黄氏这极少数人,不该在自已这支黄氏的神话故事编造的不伦不类的同时,却对其他支系类似的神话故事说三道四、冷嘲热讽。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不是做得相反,否则这种双标做法,只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和厌恶!

你可能感兴趣的:(紫云黄氏极少数人过度神话自家历史却反而讥讽别人是何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