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思维》解读三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多个系统中来回切换。在孩子世界里,我们是系统架构师。在家庭的系统里,我们是丈夫(妻子)、儿女、父母。在社会的系统里,我们是劳动者,价值创造者。在自然环境系统里,我们是摄取者,也要努力成为保卫者。我们学习上游思维,不是为了确认我们所处的位置,而是要努力改善我们所处的系统,让系统可持续发展,让系统尽可能地避免负面问题。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上游领导者需要解决的7个问题中的后4个问题。


第四,如何得到问题预警?提前预见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拥有更多解决问题的空间。预警信号并不是天然自带优势的,他们的价值取决于问题的严重性。你或许不想看到床头灯灯泡即将烧坏的预警信号,但灯塔顶部的灯泡即将烧坏的信号却很有价值。价值还取决于预警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响应时间。如果汽车轮胎提前30秒发出爆胎预警,那或许会救人一命,但提前半秒的警告则是毫无价值的。

招聘平台领英在2010年客户流失率很高,罗丽·萨茜娜接任“客户成功团队”主管后,发现经常使用领英产品的招聘人员,往往会坚持续订领英服务。新客户在最初的30天内使用该产品的用户,续订的概率是其余客户的5倍。30天算是一个分界线,是一个预警期限,30天内订阅但没有使用过的客户,很大概率不会再次续订。30天也是领英的响应时间,于是在客户订阅最初的30天内,他们将所有资源都用在引导新客户上,说服客户将订阅产品用起来,从而降低了流失率。

领英是运用历史规律指导预测。在纽约市及其周边地区运营的医院和医疗设施网络的,美国犹太保健集团也采用了这种方法。他们希望在人们拨打911后,救护车能够尽快抵达现场,以便及时营救,降低死亡率。他们利用历史数据创建了复杂的模型,用来预测911报警电话会在何时来自何地。紧急情况是有规律可循的,他们发现,在美国国庆和新年前夜,报警电话的数量会上升(醉酒容易干傻事),而在圣诞节和感恩节,报警电话数量会下降。(因为比较有爱,或者饮酒没那么疯狂?)星期五和星期六夜间的911业务繁忙,星期日则比较清闲。流感季节会忙得不可开交。在疗养院的用餐时段会出现一个峰值,这时看护人员必须得去看看病人,可能就会发现不妙的情况。在下大雪的时候,心脏病的发作率会有所上升,有时是人们铲雪用力过度所致。犹太保健集团基于该模型,在城市周边提前部署救护车,以确保它们所覆盖的所有人口距离救护车都只有很短的车程。这样,无论哪个地区拨打911,均可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救治患者。

校园枪击案都是隐藏着预警信号的,通常情况下,每10名枪手中就有8人会将他们的计划告诉至少一个人。许多人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过带有威胁性的帖子。如果有相关人员关注或者认真对待过这些信号,就可以阻止他们的行为。那些容易受到霸凌、自残(特别是具有自杀倾向和割伤自己)的学生也是如此,其预警信号比如不合群、暴力倾向等,这些事件要比校园枪击案常见得多。

提前预见问题,发现预警信号,就可能会避免一场悲剧,这种能力百利而无一害。


第五,怎么知道你成功了?下游行动的成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上游行动的成功却是不容易看到的。书中提到了一种风险叫“幽灵胜利”,就是掩盖了实际失败的表面成功。

“幽灵胜利”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指标显示你取得了成功,但你却错误地将这种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第二种是,你在短期指标上取得了成功,但短期指标与你的长期目标并不一致。第三种是,追求短期指标的提升反倒破坏了长期目标的实现。

第一种“幽灵胜利”反映了一句老话叫“水涨船高”。如果目标是把船升高,有可能会把涨潮的作用忽略了,却宣告自己成功了。

第二种“幽灵胜利”可认为是“偷梁换柱”。为了完成指标,使用偷懒的方法美化指标数据,对实际的工作成果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是说衡量指标与终极使命不一致。

第三种“幽灵胜利”本质上是第二种的特例,,也就是当衡量指标成为使命本身时。这是最具破坏性的一种“幽灵胜利”,因为可能的情形是,虽然在衡量指标上表现突出,但其实反倒破坏了最终使命的完成。

简而言之,现实中的成功要避免“幽灵胜利”,否则上游行动毫无意义,甚至与最终使命相反,造成更大的伤害。


第六,如何避免造成伤害?我们先揭开谜底,避免造成伤害的方法就是获得反馈。这里涉及两个概念:二阶效应、眼镜蛇效应。二阶效应是指,如果我们试图消除X(一个入侵物种、一种药物、一个流程或一种产品),什么东西会冒出来补上缺口?如果我们在一个特定的问题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什么会因此失去一部分原有的关注?这种忽视又会对整个系统造成何种影响?眼镜蛇效应是指,针对某个问题制订的解决方案反而使该问题趋于恶化。这个名字源于印度在英国殖民统治期间发生的一个故事。当时有一英国官员为解决眼镜蛇泛滥问题,宣布了一项捕杀眼镜蛇悬赏公告,市民可以用眼镜蛇尸体领取赏金。结果是很多市民都去饲养眼镜蛇了,眼镜蛇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饲养眼镜蛇导致眼镜蛇增多就是那一纸公告的二阶效应。

如此看来,执行上游行动时,我们需要尽可能地预测出二阶效应,从而避免眼镜蛇效应。实际上,我们不可能准确预测出每一件事,因此我们需要依赖由反馈回路作为指导的详细实验。使用这种方式,人类取得了许多成功的案例,比如,要保护濒危物种,就要清除其所在生态系统的外来物种。汽车销售单位有关于销量、客户满意度、质量及市场份额的数据,还有确保实事求是的外部评价,包括客户评价、《消费者报告》分析,以及市场咨询研究机构君迪(J. D. Power)的研究报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信息几乎可以说是逼迫着企业不断生产更好的汽车。

既然反馈回路效果如此显著,那么该如何建立反馈回路呢?有一家公司创建了一个会议反馈回路,一开始,会议出现了惯常的问题。大部分时间都被那些爱批评、爱抱怨的同事占据了,整个会议充斥着负面情绪。后来,由一名主持人主持会议,有一环节就是每个人都分享一周的积极成果,还增加了反馈回路。对于会议各个议程进行打分,分值较低的或会议提出的问题未解决的,会有相应人员处理,如此行程反馈闭环。这样,会议上暴露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会得到解决,进而避免了一系列可能的问题。

基于反馈回路的想法,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辅助我们做出是否要进行上游干预的决定。对于我们正在考虑的上游措施,此前是否有过类似的尝试(以便我们了解其结果和二阶效应)?我们的干预措施是“可试验的”吗?能否先进行小规模的试验?这样即便我们的想法错了,也不会造成大范围的负面影响。我们能否创建一个反馈闭环以便快速改进?如果事实证明我们无意中造成了伤害,能否轻易地逆转或者撤销这项干预措施?如果以上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都必须三思而后行。


第七,谁来为没有发生的事情买单?被动应对的成功在于问题出现后得到解决。主动预防的成功在于什么也没发生。那谁来为没有发生的事情买单呢?有人会愿意为没有发生的事情买单。(包括我们自己!照理来说,每次给汽车换油都是为了预防某些问题的发生。)但是为资助上游行动建立支付模式实在太过复杂。不过,我们首先应该提醒自己,为上游行动买单其实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一家美食餐厅收到顾客抱怨,自己买来当做早午餐的华夫饼是凉的。原因是华夫饼机无法满足早午餐的供量需求,因此,厨师们会在订餐的高峰期到来之前就开始烹制以备用。但食物放久了会变凉。没人喜欢吃冷掉的华夫饼。于是这家餐厅又买了一台华夫饼机。在降低差评的同时,也增加了收益。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对自己的投资,一张证书或一个研究生学位,在当下可能需要花一些钱,但将来的回报一定会更多。

问题不会都如此简单,复杂的地方在于短期投资巨大,当下看不到回报,且回报周期无法估算。疗养院的护理人员常会因为抬运患者导致腰部受伤。这对护理人员本身来说当然非常不幸,但对雇主来说同样意味着高昂的成本,因为他们必须面临员工因伤休假和工伤赔偿带来的损失。企业家们发明了抬运患者的机械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对于疗养院的领导来说,这项投资看起来并非理所当然。机器不仅非常昂贵,还需要一整套全新的流程,因为工作人员必须重新学习如何使用机器来抬运病人。此外,机器操作起来会比传统人力更慢。那何必要增加麻烦、提高成本呢?就一直待在隧道里逃避现实,哪怕时不时会有人受伤,那也直接认命,这样不是更容易吗?后来,到20世纪90年代末,一项评估发现,如果护理人员使用经过研究测试的具体技术(包括使用上述设备)来抬运病人,那么疗养院就可以将工作时间的损失和工伤索赔减少2/3。因此,在设备上的投资可以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收回。这一发现在长期护理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宣传,越来越多的疗养院开始采用新的抬运方式。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3—2009年,新的抬运方式使得腰部受伤的病例减少了35%。

同样是投资与回报率的问题,相比华夫饼机的案例,是否采购抬运设备会更难抉择。单从一家疗养院着手是很难评估投资回报率的,我们需要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需要从整个疗养院行业中搜集证据来证明投资设备是值得的。即使是像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也就是投资必定会带来丰厚的回报,人的惰性也会阻碍预防工作。


到此为止,为了上游行动,上游领导者需要解决的7个问题已经学完了,书中还有很多例子分别说明这7个问题的解决思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亲自去读一读,一定会有所收获的。下一篇,我们学习极端上游,如何应对不可预见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游思维》解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