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画外,我的四季绘画——2019年回顾总结之夏季篇》

功夫在画外,2019年回顾总结夏季篇。

主要是继续参加的绘画比赛。

↓《飞天舞》水彩春日比赛,记得拿了个优秀奖。后来拿到的奖品有同期入围作品的明信片,还有一本福铺手账本。还记得评委老师点评建议画纸用好点的。

光晕,那会儿在学习黄有维老师玫瑰花背景的光圈,学以致用。

图片发自App

偶尔画下钢笔画小画,萌的可爱的。

图片发自App

素描基础练习也持续进行着。

图片发自App

第二个比赛,是人物形象设计。刚开始也不知道能设计几个,结果坚持一个月下来,设计了29个。每个都不一样,每个都在刷新自己对自己创造力的认知。

这个系列,几乎都不是通过画照片得来,主要还是凭感觉,他们带给我的印象。然后自己分析信息,提炼加工,联想想象,有的画不出来想要的东西,会去找好看的作品参考。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用朱红点眼角、鼻尖、腮红。

每个画家都有自己一套系统的用色喜好,和表达方式。而这个系统的形成与至臻完善,离不开画家长期的坚持学习和体验总结。

也就是说,画家并不刻意去追求个人绘画风格,也可以终将形成个人风格。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幅画,是通过诗歌与名家画作的综合创作出来的。意境,来自虞世南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色彩搭配,来自赵少昂的国画蝉,上黑下红的配色。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个系列的每个创作,都用到了几乎一样的运作流程:

信息获取→提炼关键词确定创作主题→历史经历和当天经历跟主题去对接→用当下最快速度圈画出草稿→整理完善草稿,确定正稿→适当快速润色完成。

以下面这幅画《探秘》为例。

信息获取:由主人公柿子讲述个人生活中的片段——她家有六个小朋友,一起唱生日歌庆祝我们共同的一个朋友;

信息提炼:6个娃

经历对接:曾经看过一幅画,像一口井,几个小孩探头探脑看井里。当天看到了小鸟,所以其中一个小朋友被画成了小鸟,还有一个人物画以此为联想,画成了熊。

迅速圈稿:如下边草稿所示,用圈圈和框框半分钟打草稿出来。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素描仍然在持续。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有时候突然会发现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比如这个,构图可以通过头发来区分画面空间。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然后又参加了表情包大赛,败北了。画了挺多个,选一组发这里。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最简单的素描打型,一直都在持续。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从未放弃过对自己logo的设计升级尝试,到夏季时,已经是四个版本了。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基础素描通关,升级到彩铅。彩铅主要结合素描基础和色彩关系的一个画种。

图片发自App

↓看到令人有情绪共鸣的剧照,及时快速画下来,哪怕是画崩。

图片发自App

看到别人的漫画,自己也结合生活创作几个。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彩铅继续修炼

图片发自App

↓下面这一组画,素描的纸,油性的彩铅,然后结合水彩,搭配杂耍。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乱涂乱画,也是可以的,平时要多多练习乱涂乱画,至少可以提高打草稿的手速。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一个题材的东西,不管是花还是鸟,至少要坚持认真画过九张图,你才能清楚自己的进步在哪里。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画画可以打开创造力的大门,是因为正确的画画思维方式、逻辑还有规律。

但如果画画的思维逻辑规律不对,画画就不仅无法打开创造力的大门,还可能导致你丧失对画画的兴趣和热情。

何谓正确的画画思维逻辑规律?

至少你要知道,画画是自由的。自由在什么地方呢?你可以用彩铅上色到素描纸上,也可以用水彩铺底色后再用彩铅上色。

你可以用画素描的软铅画好暗部,再用彩铅叠色到上面。

你可以用水溶彩铅铺底色,再用油性彩铅叠色。

而不是画彩铅就必须只能用彩铅专用纸、彩铅笔。

做所有尝试,都是为了探索材料的特性,研究它们如何为你自己所用。而不是你为材料所用。

判断一幅画好不好,单纯用画的像论好坏的,是认知上存在有局限。只要能够给你带来美的体验感的,对你来说,这幅画就是好的。

什么是美的?美的形态千姿百态。对你来说是美的,对别人可以是不美的。但你要知道,对别人美不美,都不会影响和减损分毫对你来说是美的体验。

例如,故宫庄严的对称美,苏州园林因势附形的舒适美。阳刚之美是美,柔和之美也是美。

如果美的标准非要统一,那这个画画思维逻辑规律就不大对了。你觉得呢?

未完待续。

敬请期待秋季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功夫在画外,我的四季绘画——2019年回顾总结之夏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