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笔记:关于坚持

李笑来的专栏,这一期讲的是重新理解“坚持”这个概念。

坚持这个概念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但也只出现在某些领域里。因为那些让人心情愉悦、满心欢喜地做的事情从来都是不需要坚持的。我们几乎不肯听到小孩子会说我决心坚持每天吃巧克力、冰淇淋、麦当劳,又或者决心坚持每天玩游戏,因为这都是他们心心念念想吃想玩、有时候甚至拦都拦不住的东西,这些是从来都不需要坚持的。只有那些我们理智上认为应该做、但是我们内心里实在不想做的事情才需要动用“坚持”这个概念。

对于应该做但是不想做的事情,我们以前一般都是动用意志力去蛮力推进的。因此才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说法。在很长时间,在很多人的理解里,所谓坚持就是调用意志力去强迫自己对抗天性,做那些理智上认为对的事。

但是对抗天性谈何容易。在坚持这件事情上,无论我们费多少劲,总体来说还是胜少败多。因此,近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蛮力破解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很多研究又从脑科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同什么方法和技巧哄着大脑,让它降低执行阻力,让“坚持”这种行为容易坚持下来。比如说大目标的细拆分,比如把行动程序化自动化,比如通过清单来推进,还有对大脑进行及时的奖赏等等。

李笑来在专栏里却是从更源头的地方去思考解决这个问题。他认为,既然坚持是大脑理性认为有些事情该做但是不想做,而大脑对于不想做的事情总是认为痛苦的,并在潜意识里不自觉地抗拒,那我们就应该想办法说服大脑,让他对这个事情产生期待,产生愉悦,释放更多的多巴胺。

想让大脑兴奋,就必须给行为赋予意义。不是那种含含糊糊的,别人告诉你的,或者书本告诉你的意义,而是自己想明白后切切实实从心底认同的意义,唯有这种意义才能真正让大脑兴奋起来。

给事情赋予意义是一个极其私人化,个性化的过程,且最终回归于价值观这个原点。每一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每个人的兴奋点也不同,所以同一件事情,每个人能够找到了意义也并不相同,这里面并无所谓好坏高低的区别。关键是这个意义一定要能让你兴奋起来,激动起来,让你的大脑充满期待。如果找到了这个意义,接下来的所谓坚持也就不成其为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笔记:关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