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8《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方法笔记2

第3章 三大学习策略之三:做到可迁移,任何工作都轻松上手 我在HP工作期间,恰好赶上IBM、HP、埃森哲这些SAP主要的全球实施伙伴都大规模裁减SAP(SAP是目前世界最成熟的企业管理软件之一)顾问团队。 在这波裁员潮中,这批拿着高薪、顶着光环的顾问们却快速地分化成两个阵营: 一个是丢掉SAP、快速找到新归宿的阵营,不但没有受到裁员影响,反而拿着裁员补贴、领着更高的薪资摇身一变成为某公司的副总、某集团的CIO。

为什么平时薪资、职位相差无几的顾问们,在这次裁员潮中表现迥异? 关键差别在于:对第一个阵营的顾问而言,SAP软件只是承载他们思维能力、业务水平的一个工具载体。对第二个阵营的顾问而言,SAP软件是他们技能的全部。 换句话说,第一个阵营的 SAP 顾问,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是可迁移的,用在 SAP也行,用在其他业务领域也行。第二个阵营的SAP顾问,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可迁移的,只能依托在 SAP 软件上。但可惜的是,靠一个专业技能干一辈子的时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第1节

做不到知识和技能迁移的人,很大概率会被社会淘汰 假设时间倒回1980年,你以维修收音机为生,而且是本地水平最高的维修人员。请问在今天,你赖以为生的是收音机的维修知识或技能吗? 时间回到2012年,你是一名会计。识别假发票的专业特长、出具财务报表的娴熟技能让你在老板眼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但随着国家税务总局大力推行电子发票、财务软件越来越智能地出具财务报表,在不久的将来会计工作全部自动化后,你这六年的会计知识和经验还能作为你寻找下一份工作的资本吗? 今天,假如你是一名追踪热点新闻资讯的记者,在《福布斯》《纽约时报》等知名媒体80%的新闻资讯都是机器编写的潮流趋势下,仅靠着撰写新闻稿的知识和技能,你觉得离失业还有多远? 近两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一直在加速发展。相较于动辄上百万年才发生的自然演化,社会变化是以年为单位的,速度是自然演化的上百万倍。

因此,无论你现在从事的是哪个行业,都无法保证未来5~10年内这个岗位还会存在。每个70后、80后、90后的人,都会面临至少3~4次的职业变迁。 在这个呈指数级变化的时代,不具备知识和技能迁移能力的人,很大概率会成为被社会淘汰的人。

对近迁移而言,迁移的知识和技能的量越大,就代表着可迁移能力越强。因此,知识和技能的组织越体系化、越通用,迁移的效果就越好,因为这样知识和技能可迁移的量就越大。 远迁移 远迁移是指你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处理与之前经验发生情境大相径庭的任务或问题。 具体到职场上,就是你从一个岗位转到另一个岗位,或从一个行业跨到另一个行业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快速迁移,让你快速胜任。

第3节 三大方法大大提升知识和技能的可迁移性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近迁移的知识和技能的量,抽象出更本质的规律,扩大远迁移的范围呢?下面给出了三个方法。 方法1 组织好先前知识和先前经验,不再从零开始 学习的本质是原有经验的迁移。没有人是如同一张白纸般开始学习新知识的,每个人都是带着已知道、已相信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的。

方法2 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应用,而非单一情境 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是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情境中的能力。 因此,与在单一情境中学到的知识相比,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学到的知识,更有利于迁移。因为,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学习:

(1)你能够知道更多可以使用这个知识的情境;

(2)你可以体会到在不同情境中知识运用结果的差异,从而条件化知识。 假如你是做软件开发的,你和公司一名做销售的同事一起参加了一场表达培训,其中传授了一个表达技巧:说话要观点先行,然后用1、2、3分条阐述。 你用了这个方法后,发现跟老板汇报工作时,效果明显好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样,明明做了10分,老板眼里却只能看到6分。在之前的情况下,你几乎看不出那种表达方式到底有何问题。 但当你因为汇报出色,被提升为开发经理后,老板安排你去辞退某名下属时,你知不知道如何迁移这个表达技能,才能让这名同事心服口服地接受辞退呢? 你很有可能不知道如何迁移,但做销售的那位同事很有可能就知道。

1.解决多个不同的具体案例 以做菜为例,要真正做好麻婆豆腐,就要分别做给不同的人吃,最好这几个人口味还不太一样,这样你才能真正领悟做好一盘麻婆豆腐的精髓。 在学习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时候,不要只用一个例子。至少要在三个具体例子中使用,最好这三个例子还能有一定的差异性。

2.采用“如果—怎么办”策略 还是以烧麻婆豆腐为例。之前都用超市里专门的麻婆豆腐调料,但如果没有这个专门的调料,该怎么做呢? 在学习时也如此,尝试改变问题的部分条件后,再给出解决方案。 例如,在学习了某个“如何做调研”的方法后,你就可以修改一个条件“如果某个关键客户工作很忙,一直约不到时间怎么办”。通过修改条件再应用所学知识,就能更好地建立条件化的应用,也更容易在不同情境下做迁移。 方法3 对知识做更高层次的抽象 迁移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远迁移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对知识做更高层次的抽象,从而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使用。 我们公司原来有个小姑娘,开始是在公司实习的,但因为表现不错,就转正做顾问招生咨询了。虽然她大专刚毕业,但招生咨询确实做得很棒。在2015年7月到2016年6月这一年里,平均月薪能拿到1.5万元,她那些上了重点大学的高中同学都对她羡慕不已。 但因为公司业务调整,将顾问培养业务挪到了沈阳的基地,而她因为不愿意去东北,所以就转做另一个产品的销售了。 虽然她依然很努力,也很想做好,但表现一落千丈。 除换了产品这个客观因素外,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她总是停留在原先的销售话术里,无法将原先招生咨询的经验做更高层次的抽象,提炼为如何识别用户、如何挖掘用户需求,以及如何打动用户的一般经验。 但与她同部门的另一名同事,就能够做到从更高层次抽象出自己的经验,并且运用在了新产品上,现在依然是公司的明星职员。

在学习财务的时候,如果能更多地从“资金的价值流理论”,以及“资金的权利流理论”出发来思考工作中遇到的各种财务问题和方法,就更容易看透财务的本质,从而抽象出企业运营管理的一般规律,也就更容易升迁到财务总监,甚至从财务总监升迁到总经理或总裁的位置。

总结 从今往后的社会,靠一个技能可以干一辈子的工作应该是一去不复返了,每个人至少都要经历3~4次的职位变迁。 这就意味着,我们光靠重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难以在以后的社会中生存,这就逼着我们不得不具备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特别是在职场上,要同时具备近迁移能力(要做到可以把处理任务A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类似的任务B、任务C上)和远迁移能力(从一个岗位转到另一个岗位,或者从一个行业跨到另一个行业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快速迁移,让你快速胜任)。 要具备这个可迁移能力,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组织好先前知识和先前经验,不再从零开始。

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应用,而非单一情境。 对知识做更高层次的抽象。 做到了上面三点,你的学习就会融会贯通,任何工作都能上手自如。 学员感言 时代变化太快了,一会儿大数据,一会儿AI(人工智能),谁知道未来还会发生什么,眼看着很多工作逐渐被机器取代,根本没有什么“铁饭碗”可以指望,还是好好提升自己的可迁移能力吧。 ——学员1 知识的可迁移能力和平时说的举一反三很类似,之前很羡慕别人举一反三的能力,觉得那是因为别人更聪明,现在才知道,只要方法对了,大家都可以举一反三,都可以有可迁移能力。

第2部分 上手即用的五类学习技巧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想找个资料,自己无论如何都搜索不到,但跟别人一说,别人三下五除二就找出来并发给了自己。

第1节

搜索引擎使用技巧,让搜索更高效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里面有一面魔镜,无所不知。正是因为王后问了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大多数人在使用搜索引擎时,也将其当作了魔镜,区别只不过是用魔镜的时候是说话,用搜索引擎的时候是打字(现在搜索引擎也支持语音检索了)。 自己想到了什么问题,就直接在搜索框里输入完整的问句,甚至有时候是一段话,将背景描述得明明白白,就怕搜索引擎不理解。但结果恰恰相反,很多时候根本搜索不出想要的内容,或者可能搜索出来了,但因为在50页开外,你压根就看不到。

与”规则 最基本的规则就是“与”规则。输入多个关键词的时候,只要词与词之间用空格隔开,百度就会默认检索包含所有关键词的网页。关键词之间是逻辑“与”的关系,也就是“并且”的关系。

排除常用词规则 在百度的检索规则中,类似于“的”之类的常用词是不作为关键词进行匹配的,会被自动忽略掉。

排除标点符号规则 百度会忽略绝大多数的标点符号,不会将它们作为关键词。

不区分大小写规则 百度的关键词不区分大小写,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避免因为大小写的不规范导致用户搜索不到想要的结果。

关键词词序规则 关键词的顺序会对检索结果造成重要影响,百度会首先匹配与关键词顺序一致的网页。

百度快照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百度中搜索到的网页,点击,却打不开,这时是不是就无计可施,只能放弃了呢? 还记得之前介绍过的搜索引擎原理吗?搜索引擎的爬虫会将爬取到的网页内容存储到自己的服务器,以便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编制索引,所以搜索引擎的服务器上至少有一份网页的历史存档。 当搜索到了网页,打不开的时候,就可以考虑查看百度针对这个网页的历史存档,也就是百度快照。

包含任意一个关键词(|) 要使查询结果同时包含多个关键词,我们知道要利用“与”规则,也就是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如图4-13所示。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308《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方法笔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