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31今日3条

大开发商时代,市场主流的营销模式,就是渠道。

找哪个渠道,给多少钱,什么时候给,给的比竞争对手多还是少,哪个渠道更有用......变成了营销的主流内容,确实有效,也确实被绑架。

“渠道依赖”的商业模式,相关方有开发商、客户、渠道方、其他营销资源的提供者。就渠道这种模式而言,开发商成本增加,客户成本增加,其他的营销资源提供者相对来讲显得作用减弱,预算减少。

渠道现在能占到整个项目营销费用的一半还多,渠道收益和其提供的劳动成不成正比?它是不是一个多方受益的模式?值得探讨。

营销,是一个系统、一门科学,跟交响乐一样,这个系统可以理解成:客户在哪里?怎样找到他?如何把他请到现场来?他为什么要来?他来了之后用什么方式能把他留住?沟通什么内容?用什么道具、情景影响他?怎样开始谈这套房子、谈价格、具体的促销?如果成交了,他怎么样满意度更高、继续传播?如果不成交,他口碑好,可不可以帮我们说好话?围绕这个逻辑,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营销技术、手段、资源与之相匹配,然后变成了一套系统。

房地产是一个节点性要求很强的行业,拿地、取证,以及营销也是以一系列结点串起来的。再一个是心态管理:市场好、市场难,操作项目的状态不同。

营销可以理解为基础系统思维、节点思维和心态的管理,这是它的底子。

至于说我们是用渠道,还是用直销,还是自己建,还是用代理,我们是做推广,还是用其他手段,这都是不同的历史时段下的一种营销手段的组合与选择。

营销的底子不能丢,我们关于一个项目的系统营销思维,扎实的营销基本功,这些操作不能丢。不能过渡依赖一个或者两个手段,去决定一个项目的营销质量,甚至生死。

基本功扎实了,再说用哪个手段、不用哪个手段。

摘自地产操盘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531今日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