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5(8月12日)

打卡内容:学习了核聚老师的《别让你的学习成为那壶永远也烧不开的水》。

文中提到了斯考特·杨这个高效学习的代表,他在一年之内完成了MIT计算机科学课程表的全部33门课程,包括用10天的时间掌握了线性代数。而反观大部分的人,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学习一门课程,学的仍不理想,有条理的对一门知识讲上半个小时,许多人都做不到。而他做到的是不是特例,是不是具有普适的学习模式呢?老师提出,他不是天才,他只不过是做了一些最基本的事情。

第一,把学习当做实验来研究。学习本身就是一门技能,他把学习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称他所做的事情为一场学习实验。把学习当做技能,研究自己是如何学习的。如果对自己的学习的进度,学习的效果,学习的效率不理想的话,那我们反观一下,我们究竟是用什么方法在学习?然后我们怎么去改进它。当我们发现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具体的思维和行为细节的时候,自然会知道如何改进它。

(在学习法考的过程中,按部就班看视频,做笔记,有时结合书本做笔记,题目主要是书上的例题,重复不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不够,因为时间的问题,不能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导致一个知识点要学很久,隔一段时间再学,之前学的都忘了,又重复,然后没学完,就像反复烧不开水一样)

第二,把知识当做技能来掌握。在许多人的概念里面,学知识,就是看书、听课做笔记等等,实际上,如果是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知识的话,我们很难精通一门知识。比如学音乐,乐谱再熟,如果不去操作,永远不可能把弹钢琴变成一门技能。许多人,看课本,看视频,看了好多遍,但是仍然感觉到不熟练,不熟悉,做题还是不会做,原因出在哪里?原因就在于仅仅把知识当成知识了,而没有当做技能来对待。所谓技能就是要不断地去操作,不断去操练,通过一问一答去操练,通过练习来掌握。由于技能的特点是自动化,所以,一旦掌握之后,还不容易忘记。

(具体如何操作呢?)

第三,集中时间持续推进。就像我们可以消耗无数的煤气、无数的电,而烧不开一壶水。许多人的学习就是这么荒谬,以他们的学习方式,原则上给他们一万年的时间,也是学不好哪怕高中数学的。(所以老师曾说,不要追求时间,赶进度,注重时间的都是假学习。说的大概就是:真正去学习掌握一门知识,才是在学习中需要做的和关注的问题,而不是用时间给自己设限。要知道我们学会一个东西用了多少时间,并非一个小时内我要完成哪些知识的学习吧。)

反过来想,只要符合学习规律,那么确实可以做到用更短的时间学到更多的东西。就像,可以用更少的电和燃气能烧开更多的水,只要别犯傻。(不太理解?)

由此可见,集中一段时间里,集中一段时间专门去攻一个主题,对于我们掌握一件事来说非常的重要。(同第一点的理解。如期末考试前的突击,其实是一种学习方式。)

老师指出: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的学习时光都是浪费的,所谓浪费是指劳而无功(如同烧不开的水),这是一种病,需猛药,不要让你的学习成为那壶永远煮不开的水。办法就是,研究自己的学习过程,全神贯注,勇猛精进。

总结一下:1.反思自己的学习经历和过程,找到学习中浪费时间、精力、假学习的地方,改掉!

                2.学习知识时,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够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单纯学习知识。

                3.集中时间和精力,专题专项突破某些知识,一次性搞明白,不要无限制拉长学习战线,集中火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5(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