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聊天终结者吗?

要说这聊天的学问真不可小瞧。我们能透过一个人的说话谈吐,判断出对方大致的脾气秉性,甚至是人格和气场。会不会好好聊天,对人际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稍稍改变我们说话的内容和方式,就会大大扭转我们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就像蔡康永说的那样,通过研究说话,你会搞清楚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搞清楚自己在想什么、别人在想什么,甚至搞明白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到底为什么有些人会成为“话题终结者”呢,很有可能是中了以下这几招:

第一,聊天儿不走心。

聊天态度真不真诚,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有些人在聊天儿的时候为了留个好印象,就开始盲目夸赞对方。比如你同桌考试得了58分,这时候你蹦出来伸个大拇指说:考得不错啊,以后肯定有出息!那人家不给你个白眼才怪呢。你想啊,离及格线还差两分呢,你竟然夸人家出类拔萃,这马屁肯定是拍到马蹄子上了。所以说对别人的赞美要适时适度,一旦过于“添油加醋”,那肯定让人觉得不舒服、不靠谱。不仅会留个轻浮油滑的印象,还可能遭到别人的鄙夷和厌恶,直接就被拉进了黑名单。

第二,聊天的时候急于指出别人的错误。

聊天的时候最怕听到的就是“哎,我这人说话比较直,你可别介意啊!”。一听到这我们肯定就已经拉响警报了,因为接下来的话肯定很刺耳。实际上,绝大多数时候,驱使人们聊天的动机并不是想找人探求问题的最终答案,而只是想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获得别人的认同。尤其是那些陷入困境来找你倾诉的朋友,一句“我懂你”、“不要哭,有我在”比任何训斥都来的更温暖有效。他们愿意向你敞开心扉袒露心声,说明在他们心里觉得你和他的价值观很近,倘若这时候你一个劲地告诉对方“你错了”,那除了给对方添堵以外,起不到什么积极作用。

第三,聊天中太以自我为中心。

很多人在聊天的时候心里只装得下自己。在聊天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开启自嗨模式,滔滔不绝地把整个对话变成了一个人的秀场,也不管对方能不能听得进去,只管把聊天当作炫耀自己的平台,把别人都当成观众,这背后往往反映了一种自私利己的心理机制。典型的表现就是聊天时总喜欢以“我”作为开头、总是习惯性地打断别人的话,这些太自我的表现在聊天中其实并不受欢迎。因为聊天本来是一个信息互相交换的过程,一方过度凸显自我,信息传达的通畅性必然会受到阻碍,另一方自然难以享受到沟通的愉悦。

这个错误相信很多人都犯过,那怎么克服呢?首先,你要照顾对方的感受。情感作家苏岑就建议说,在聊天儿的时候,即便对方的观点跟你有冲突,你也最好先肯定,然后再提出你的看法。在实际生活中要尽量避免特别过于强势的话题。其次,努力寻找自己和对方身上的共同点。这就好比你跟一个从不玩儿游戏的姑娘聊起德玛西亚,或跟一只单身汪聊恋爱的99条烦恼,只会让双方的轨道越走越远。所以,寻找双方都有谈资的话题,这样也不至于顾影自怜,让彼此冷场或是尴尬。最后,就是一定要引起对方的共鸣感和同理心。什么才算同理心?举个例子:追姑娘的时候你们都喜欢聊些什么,你肯定不会上来就推销自己吧。要想俘获女神的芳心,就一定要从关切对方入手,比如聊聊她最近新买的裙子,聊聊最近新培养的爱好,聊聊她那个娘炮的同学;聊聊她命途多舛的闺蜜……这个“找话题”的聊天法则在群聊中也一样适用。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对心爱的姑娘一样对待群聊,这个世界大概就会温暖很多。

不过,努力找话题可不等于强行“没话找话”。遇上难免话不投机半句多的,聊不来就别勉强了。非得霸王硬上弓、强刷存在感,难免落得个费力不讨好的结果。尤其是在跟行业前辈们聊天儿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不懂装懂、班门弄斧、没话找话。这些危险的沟通方式,搞不好一言不合就让对方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对自己应付不来的场合,宁可不说话也别乱说话。和重要对象聊天之前最好做足基本功课,深入了解要聊的话题,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最后,还有一种聊天节奏也很让人懊恼,就是“死磕闭环”型的聊天模式。比如:在吗?-在。睡了吗?—马上。像这样的对话,用不了三个回合就聊死了。喜欢这么说话的人,用网友的话说就是,在电视剧里最多也就只能活三集。这种闭环模式里,回答的人往往忘记抛回一个问题,让对方接应。也许这仅仅是你聊天的习惯,并没有什么恶意,但是平淡的语气很容易让人觉得你对话题或者聊天的对象没什么兴趣,似乎不想再继续下去。所以如果想让话题起死回生,就要促进沟通的循环,让句号转变成问号,让话题源源不断地焕发生气。比如有人向你请教一辆车的配置,如果你仅仅是简单回答“不了解”,那么可能在对方心里就会留下“懒得多说”的印象。如果你回答:“我不太了解哎,但我很有兴趣,你可以跟我说说么?”很快,对方的激情就又慢慢回来了。所以有句话说的好,没有人愿意把耐心耗费在一个话题终结者的身上。与其费尽心思请教你,不如去和一个学问没那么在行,但却充满兴趣、愿意学习的人交流。

所以要想不成为一个“话题终结者”,首先是要做一个有趣的人,其次要尝试着改变聊天中的细节和习惯,懂得方圆有道、“宾客尽欢”。无论是洗耳恭听还是聊表寸心,都要有十足的诚意,才能打动人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聊天终结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