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工地建设标准

文章目录

  • 一、总则
  • 二、数字化系统建设
    • 1. 工地人员管理
      • 1.1 建设内容
      • 1.2 应用标准
    • 2 材料物资管理
      • 2.1 建设内容
      • 2.2 应用标准
    • 3 机械设备管理
      • 3.1 建设内容
      • 3.2 应用标准
    • 4 场地环境管理
      • 4.1 建设内容
      • 4.2 应用标准
    • 5 施工过程管理
      • 5.1 建设内容
      • 5.2 应用标准
  • 三、系统集成与接口
    • 1 一般规定
    • 2 系统集成
  • 四、信息安全
    • 1 一般规定
    • 2 管理规定
      • 2.1 保密性规定
      • 2.2 完整性规定
      • 2.3 可用性规定
      • 2.4 不可抵赖性规定


一、总则

为推进和规范XXX(以下简称“公司”)工地建设,提高建设工程施工 现场信息化管理水平,制定本标准。信息化工地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应符合国家和项目所在地、集团公司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数字化系统建设

1. 工地人员管理

1.1 建设内容

工地人员管理子系统应包括信息采集管理、考勤管理、门禁管理、人员岗位管理等。满足《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
工地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并能对接政府劳务实名制平台。
临时进出工地人员应进行进出登记,并按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人员管理功能模块除应符合目前要求,应留有扩展接口,满足扩展的需要。

1.2 应用标准

1 工人信息采集标准
1)应自动读取证件信息、自动识别和自动记录;
2)可采用电子或生物识别设备进行信息采集;
3)当采集到的人员信息与工作要求不符时可预警;
4)应可查询和编辑工地人员信息。

2 考勤管理标准
1)可通过脸部、指纹、虹膜识别考勤,具备人员考勤信息的自动统计和现场电子屏显示的功能;
2)应按班组、姓名、身份证号、时间等条件筛选验证;
3)对终端设备状态和人员考勤异常情况进行预警;
4)可实时查询考勤工时、出勤天数和考勤记录明细等。

3 门禁管理标准
1)提供身份证验证、实名制登记的功能;
2)提供设定门禁权限的功能;
3)门禁类硬件设备应包括生物识别闸机、视频监控设备、身份证识别设备等。

2 材料物资管理

2.1 建设内容

材料物资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但不局限于采购管理、材料物资出入库管理、风险预警、数据分析、数据总结、视频监控、称重设置等。
材料物资管理功能模块除应符合目前要求,应留有扩展接口,满足功能扩展的需要。

2.2 应用标准

1 采购管理标准
1)宜采集、记录和查询材料物资的供应企业、出厂检验、运输到场等信息;
2)应管理材料物资采购计划;
3)应管理材料物资租赁和结算;
4)宜评价材料物资采购。
2 出入库管理标准
1)宜查询和归档入库材料物资的检测报告、见证取样及相关有效性能验证信息;
2)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智慧地磅自动采集进出场精准数据;
3)宜分析材料物资基本信息和出厂信息;
4)应建立入库材料物资档案;
5)能记录领料信息,并建立出库材料物资档案。
3 使用管理标准
1)当进入施工现场的主要材料及实体检测不合格时可预警、提示,并将信息实时提供给相关责任人;
2)可记录废料处置情况;
3)宜查询主体结构及机电安装用材料物资的现场位置和使用部位信息。
4 库存管理标准
1)应查询和分析材料物资库存,并具备提醒和预警功能;
2)应分析材料物资领用情况。
5 软硬件设施标准
1)材料物资管理的信息宜采用二维码、RFID 技术或访问其他管理系统进行采集。
2)材料物资应能通过移动端、PC 端进行管理。
3)材料物资管理数据信息保存时间应满足工程项目建设要求,宜采用本地或云存储的方式。

3 机械设备管理

3.1 建设内容

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内容包括但不局限于基本信息管理、运行监控管理、维修保养信息管理、机械设备检查管理和定位信息管理、卸料平台监测等。
机械设备管理功能模块除应符合目前要求,应留有扩展接口,满足功能扩展的需要。

3.2 应用标准

1 基本信息管理标准
1)应录入和查询特种作业人员信息;
2)应录入和查询机械设备基本信息安装、使用、维护和拆除等信息;
3)应查询移动设备数据。
2 运行监控管理标准
1)应监控记录机械设备运行状态;
2)应设定机械设备限制作业区域;
3)应实时采集运行数据;
4)数据宜无线传输到集成管理平台;
5)应自动分析、预警和提示运行数据。
3 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标准
1)应建立维护保养计划;
2)应记录维护保养信息;
3)应统计、分析和查询维护保养信息。
4 机械设备检查管理标准
1)应记录检查和巡检信息;
2)应统计、分析和查询检查信息;
3)宜将重大事故安全隐患信息提供给相关责任人。
5 定位信息管理应能以下标准
1)宜将定位数据与 GIS 信息相关联;
2)可使用移动端、PC 端实时查询机械设备定位信息。
6 软硬件设施标准
1)机械设备基本信息采集宜采用设备身份识别二维码、RFID 等电子标签。
2)机械设备基本信息、运行监控及维修保养等信息应能通过移动端和 PC 端进行管理。
3)机械设备信息数据宜采用本地或云存储的方式,存储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起重机械 安全监控管理系统》GB/T 28264 和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应用技术规程》JGJ 332 的规定。

4 场地环境管理

4.1 建设内容

施工场地环境管理系统包括但不局限于扬尘监测管理、噪声监测管理、施工用电监测管理、施工用水监测管理、车辆进出场清洗监测、垃圾监测管理等。
施工场地环境管理功能模块除应符合目前要求,应留有扩展接口,满足功能扩展的需要。

4.2 应用标准

1 扬尘监测管理标准
1)应实时监测 PM10、PM2.5 数据;
2)可实时传输监测数据;
3)宜与防尘控制设备联动;
4)宜采用声光报警;
5)应统计、分析和查询监测数据。
2 噪声监测管理标准
1)应实时监测噪声数据;
2)可实时传输监测数据;
3)宜采用声光报警;
4)应统计、分析和查询监测数据。
3 用电监测管理标准
1)应智能监测用电消耗数据;
2)应采用物联网智能采集数据;
3)宜支持移动端设备查看用电数据;
4)可远程控制用电设备;
5)宜支持限量用电;
6)宜支持综合能耗分析。
4 用水监测管理标准
1)应实时采集终端水量数据;
2)应采用终端阀门智能卡控制;
3)宜支持移动端设备查看用水数据;
4)宜监测污水排放;
5)应统计、分析、预警和查询用水数据。
5 软硬件设施标准
1)场地环境信息数据采集设备功能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JGJ/T 434 和《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 212 的规定。
2)车辆冲洗点、车辆入口应设置视频监控,并实时监控运输车辆封闭运输的情况。
3)扬尘监测管理应采用扬尘监测设备并应设置自动喷淋装置。
4)噪声监测管理应采用噪声监测装置,并根据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预警和提示。

5 施工过程管理

5.1 建设内容

过程管理系统内容包括但不局限于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施工进度管理、信息和管理协同等。
过程管理各功能模块除应符合目前要求,应留有扩展接口,满足功能扩展的需要。

5.2 应用标准

1 施工技术管理标准
1)可自动管理上传的图纸或文件,并将设计变更与图纸关联;
2)宜采用 BIM 三维展示复杂节点;
2)宜移动端和 PC 端查询标准和施工技术文件。
2 施工质量管理标准
1)应支持在线提交质量策划及审查;
2)宜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质量数据;
3)宜通过拍照、文字或短视频录制等方式记录实测实量数据;
4)宜使用住宅分户验收智能工具,实现实测实量检查项目的自动数据采集;
5)可统计、分析和查询数据,并形成质量问题库。
3 施工安全管理标准
1)应支持安全生产风险识别、风险研判、风险防控、指挥救援和绩效评估等;
2)宜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制定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3)可智能监测重大风险;
4)宜采用影像方式记录隐患排查情况;
5)应支持应急预警预案管理和应急处置记录;
6)应统计、分析、预警和提示数据;
7)应全周期建立安全管理档案;
8)高支模监测:应实现高支模的自动化监测,通过实时数据,监测曲线来判断高支模区域的安全情况;
9)深基坑监测:应实现深基坑的自动化监测,通过实时数据,监测曲线来判断深基坑支护的安全情况。
4 施工进度管理标准
1)宜可视化展示进度和资源投入;
2)可自动对比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
3)宜支持劳动力、机械设备和工序优化。
5 信息和管理协同标准
1)应能通过移动端进行现场协同管理;
2)应采用集成管理平台进行协同管理。
6 软硬件设施标准
1)视频监控设备的布设、捕影、传输、显示、存储、维护保养等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视频监控技术规范》JGJ/T 292 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JGJ/T 434 的规定。
2)过程控制管理应能通过移动端和 PC 端进行管理。
3)数据采集设备应支持互联网通讯,并具备离线存储和离线数据自动上传的功能。

三、系统集成与接口

1 一般规定

1)本标准中信息化系统应用点所使用系统应满足国家强制性规定及地方政府对数据传输的要求。
2)本标准中信息化系统应用点所有产生的数据信息应接入到局信息化管理平台中。

2 系统集成

1)系统集成建设内容应包括:系统架构、系统配置、通信互联。
2)集成管理平台应包括但不限于综合监控、进度管理、人员管理、机械设备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监控、能耗管理、资料管理等。
3)集成管理平台应集成项目现场使用的物联网硬件设备、BIM 应用以及各个应用子系统。
4)集成管理平台应提供整体呈现工地各要素的状态和关键数据。平台具备分析能力,能够对劳务、物资、进度、质量、安全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支持数据的历史回溯。
5)集成管理平台应满足项目日常管理业务和现场管理需求。
6)集成管理平台应有完备的角色管理以及功能模块划分。
5.3 数据接口
1)数据接口建设内容应包括:数据内容及接口、数据类型、数据格式、传输方式、传输频率。数据接口应公开发布,实现各系统间数据共享。
2)集成管理平台与各子系统数据对接,宜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数字接口协议,统一数据格式、规范数据接口。
3)数据接口应包含所有业务系统及智能物联网设备,各类智能物联网设备均需公布自己的数据接口。

四、信息安全

1 一般规定

1)信息安全建设内容应符合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抵赖性的规定。

2 管理规定

2.1 保密性规定

1)用户注册页面需验证码,并进行密码强度校验。
2)在用户注册或登录后进行重要或敏感业务操作时,应进行风险预警提示,并对用户进行二次验证。
3)用户登录页面提供用户身份唯一标识,对同一登陆用户采用组合身份鉴别技术。
4)进行访问控制,采取最小特权原则,对信息访问的权限仅授权给需要从事相关业务的用户使用。
5)应防止有用信信息各种途径暴露或传播出去。
6)可采取物理方法,包括限制、隔离等确保信息不泄漏。
7)用户对文件和数据库的访问,应由授权入员配置访问权限。应提供完善的用户及权限管理机制,对管理员和业务用户进行分级授 权,至少实现系统管理员、普通管理员、普通用户三级管理。
8)应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密,用加密算法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2.2 完整性规定

1)采用密码校验、安全协议、数字签名等方式,检测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是否被破坏。

2.3 可用性规定

1)主要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数据处理相关的硬件需冗余建设,使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
2)应提供备份恢复功能,数据备份需定期刷新。

2.4 不可抵赖性规定

1)系统应自动记录权限操作日志、用户访问日志、系统操作日志,确保操作过程可追溯。

你可能感兴趣的:(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