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是最长情的陪伴

        曾几何时,我认为最高级的爱是,我为你诊断分析、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当朋友霹雳啪啦地哭着吐槽另一半或诉说愁肠的时候,我会带着耳朵用脑如案例分析般,精确地找准问题所在,循循善诱指明解决之道。当妈妈无处安放压抑的愤怒悲伤,把夫妻相处积累的情绪风暴找个安全的出口时,我会启动内在的分析模式,输出一堆的道理,告知对方,你照着改变,痛苦就不再了。

      在我看来,世界的所有关系,人际间的互动,都在标准化的大道理下进行调整,只要把道理做到完美极致,关系就和谐美满了。

        这种缺乏同理心,理智得近乎残酷的为人处世,无法给别人带来温度。所幸,我选择了个人成长,及时调整航线,不至于跑偏。

        从PET开始,懂得了倾听是人在神在心在。我像个牙牙学语的孩子,一字一句公式化地学习表达。最难的是,重新去学习寻找“感受”。技巧训练可学,可什么才是真正地用“心”?对于惯用大脑的我来说,真是个不小的挑战。

      学了一堆的知识,都是邯郸学步而已,真正融汇走心,最近才真正开始。同样是面对妈妈对生活的吐槽,身体的不适,悲观的情绪,无论她呈现的哪一种情绪状态,我都通通说“是”,没有评判没有强扭,如实如是地尊重她原本的样子。这大概就是“真爱”的模样吧?

      面对婆婆提出的批评指责建议,我通通说“是”。在她的角度,任何的想法都是合理的。我抱着好奇,她内在发生了什么?不战不逃,充分地打开“听”,允许她的情绪流动。

      面对老公的吐槽,不戴放大镜去衡量是非对错,不批判不建议,仅仅是抱着理解和同理,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对方,相信情绪流走后对方自有智慧去处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倾听是最长情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