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本解读实用教程》读书笔记(三)

    今天我阅读了《语文文本解读实用教程》第一章第三节: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知识的更新。

    一、阅读能力和解读能力的内涵

    1.通用阅读能力

      无论是章雄先生的“4层级阅读能力框架”,还是高考的“5层级阅读能力框架”,或是祝新华的“6层次阅读能力系统”,依据的都是认知心理学的能力层级理论和知识分类理论,其认知能力要求是从低到高逐级增强的向上发展的,他们之间有共同之处。

    2.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文本解读是一种更为细致专业的阅读文本解读能力的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生活表象积累;思想与文化积淀;语言能力水平;阅读策略的运用。

    二、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

    韩雪屏《让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介绍的阅读方法体系,主要包括。基础阅读法,特定目的阅读法和文体阅读法三大类。

    三、从多层面探寻阅读教学的新路径

    1.基于课文与学生经验的链接,确定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

    王荣生教授指出,阅读教学的课文文本有两个特性:既是学习材料又是学习对象;课文中有高于学生语文经验的元素。阅读教学有两个基本任务:克服语文经验的落差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

      王荣生教授还指出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有三条:一是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二是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三是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

      2.审视当下阅读教学模式,呼唤阅读教学理论创新

      魏小娜在《语文阅读教学“流行语”的解读与启示》中,概括了五种阅读教学模式——串讲评点式,文学分析式,文章解析式,个性体验式,言语形式解读式等。这五种阅读教学模式,都存在难以两全的矛盾。基于此,魏老师认为:(1)要实施语文能力专项培养,实行教材分编,课型分类。(2)深入研究“阅读能力”的基本理论。

      【我的思考:一线教师只能从文本解读策略上学习,而不能执着于理论研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文文本解读实用教程》读书笔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