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6

寻找心中的“桃花源”

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

八年前多年前我就买了一本《瓦尔登湖》,大约看了三分之一就搁下了。时间转瞬到了2012年已久的《瓦尔登湖》,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打开了这本书。一开篇是译者序,第一句话就是:“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名其妙,莫知所云。”看了这段话我也在心中默念,我是否准备好了,心是否安静下来。但也下决心不管如何难读也要把它读下去。断断续续大约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只是周末的时候看)终于把它看完了。

他的一生是如此之简单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独而芬芳。也可以说,他的一生十分不简单,也毫不孤独。他的读者将会发现,他的精神生活十分丰富,而且是精美绝伦,世上罕见。和他交往的人不多,而神交的人可就多得多了。


人们常说,作家应当找一个僻静幽雅的去处,去进行创作;信然,然而未必尽然。我反而认为,读书确乎在需要一个幽静良好的环境,尤其读好书,需要的是能高度集中的精神条件。读者最需要有一个朴素淡泊的心地。读《瓦尔登湖》如果又能引起读者跑到一个山明水秀的、未受污染的地方去的兴趣,就在那样的地方读它,就更是相宜了。


《瓦尔登湖》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呢,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瓦尔登湖,都有自己的“桃花源”。 我们如何寻找心中的瓦尔登湖,如何坚守心中的瓦尔登湖。我个人觉得蔡方华在“清华大学校长为什么推荐《瓦尔登湖》?”一文中做了很好的总结。就是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作者“深入思考和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感受到宁静的巨大力量,并寻找到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而那个抽象的瓦尔登湖,并非本来意义上的隐居之地,而是可以让精神超凡脱俗的出尘之所,是安放洁净灵魂的故乡。是希望学生(也包括我们)能够以精神上的洁净高远,去对抗无所不在的物质喧嚣,减轻利益交换原则所带来的焦虑,从而逃避这个年代习见的躁狂与沉沦。


这本书是一本健康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作了极其动人的描写。读着它,自然会体会到,一股向上的精神不断地将读者提升、提高。书已经在我面前了,我不必多说什么了,我只想拿出几段与大家分享为快。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