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传播学考研19届真题解析

        作为一所高性价比传播学考研选择学校,成都理工大学一直被人忽视,随着其成为双一流大学,其报考人数逐渐增多,但报录比依旧可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成都理工大学19届传播学考研真题,同时欢迎大家添加学姐个人V信:youwangkaoyan,咨询相关信息。

传播实务(875

一、名词解释:

1、中国新闻奖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宣传部批准的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每年评选一次。中国新闻奖共设四大类,29个评选项目,其中报纸、通讯社设消息、言论、通讯、系列报道、新闻摄影、报纸版面、新闻漫画和报纸副刊8项,广播、电视设消息、评论、新闻专题、系列报道、新闻性节目编排和新闻现场直播各5项。中国新闻奖采取无计名投票评选。每届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特别情况下还设个别荣誉奖、特别奖。

2、媒介融合奖

媒介融合奖是中国新闻奖自2018年起增设的奖项,设立6个评选项目,分别为短视频新闻、移动直播、新媒体创意互动、新媒体品牌栏目、新媒体报道界面和融合创新,共50个奖数。

3、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可能成为新闻的或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某种事实所传播的信息,也可以说是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发出的信号。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是记者发掘题材的一种凭据。它比较简略,要素不全,没有事物的全貌和全部过程,常常只是一个片断或概况。

4、精确新闻采访

精确新闻采访属于精确新闻学,是由美国学者、新闻记者菲利普·迈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其含义是: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这一新闻报道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风行于美国新闻界,后传遍世界各国新闻界。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闻界开始运用这种新闻报道理论和方法报道新闻信息。

5、蜂鸣营销

蜂鸣营销,俗称“口头宣传营销”,是传统的“口耳相传”方法在新经济下的创新营销方法。口头宣传营销的英文术语“Buzz Marketing”中的“Buzz”,意即“叽叽喳喳的声音,或嗡嗡声”,因此,也有人将Buzz Marketing译成“蜂鸣式营销”。是一种主要通过人们(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企业的营销人员)向目标受众传播企业产品(或服务)信息而进行的非常廉价的营销方法,蜂鸣营销主要基于人们对于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直接体验。


二、简答题

1、公共关系的媒体宣传价值的表现有哪些

发稿量(篇数甚至字数),广告价值和投资回报率

2、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

叙事记述型通讯,围绕对事实的叙述安排结构,调查分析型通讯紧扣对事理的挖掘安排结构,具体分为:

(1)时间顺序结构(纵式结构):即新闻事实(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地得到展示。

(2)空间顺序式结构(横式结构):通常所记述的是同一时间点上或者同一时间段中发生在不同空间的事情。

(3)纵横交叉式结构:记着的笔触在事件进程中某些时间点上向不同空间延伸。

(4)浓缩时空式结构:由有限的时空不断地延伸出去,叙述时空跨度很大的故事,给人特别的审美感受。

(5)蒙太奇式结构:镜头之间讲究必要的跳跃和组接。

3、深度报道的写作原则

(一)记者客观报道事实但并非没有自己的观点

(二)记着既要多用直接引语又要注意平衡原则和具体语境

1.报道中的感情色彩偏向往往表现在记着使用的词汇上

2.对新闻事实的倾向性选择往往也会导致倾向性语境的出现

3.记者应避免由于在报道中轻事实重评论而误导广大受众

4、消息语言的要求

1.追求简洁与明晰的统一

2.追求严谨与生动的统一

3.追求具体与概括的统一


三、论述题

1、结合具体新闻作品,论述网络新闻的信息编码的特征

解析:题干中的“信息编码”四字成为本道题的难点,让很多同学摸不着头脑,信息编码也就是怎样组织信息的,其实质问的网络新闻的制作特征,回答可以参考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2、结合具体舆论事件,论述企业声誉管理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解析:这道题是关于公关的内容,重要性很好回答,用自己的语言组织都可,具体方法可从声誉度的三方面: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来逐一展开。


四、操作题

1、采访报道计划,是关于自然资源部门发布的消息,地址灾害减少,损失降低

答案:略,注意题目问的,这道题既要写采访计划,也要写报道计划

2、消息和编者按,关于改革开放展览的,9个四川讲解员

答案:略



传播理论与方法(619

一、名词解释

1、传播

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象征符

我国传播学者郭庆光认为,象征符是符号的一种,具有以下性质:(1)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2)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4)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这就是说象征符在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3、群体传播

德国社会学家M.韦伯将群体中是否存在管理主体或机构作为分类标准,把拥有管理组织系统的群体称为“团体”(Verband),其他则属于一般群体。另一位德国社会学家L.威瑟也依据组织性的强弱,将群体分成两类,一类是组织群体(organisation),另一类是非组织群体。

4、中央厨房

中央厨房是媒介融合的一种形式,是面向受众、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新一代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体系,以内容的生产传播为主线,其中的代表是人民日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不仅服务于人民日报旗下的各个媒体,更是为整个媒体行业搭建了一个支撑优质内容生产的公共平台,聚拢各方资源,形成融合发展合力。

5、两面提示

是一种传播技巧,“两面提示”即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两面提示”由于给对立观点以发言机会,给人一种“公平”感,可以消除说服对象的心理反感,但由于同时提示对方双方的观点,论旨变得比较复杂,理解的难度增加,在提示对方观点之际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反而容易造成为对方做宣传的结果。


二、简答题

1、传播过程的特性

传播过程中具有以下特征:

(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其运动特点在形式上体现为有意义的符号组合(讯息)在特定渠道中的流动,在实质上则是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意义或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即作用与反作用。

(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这种序列性表现为传播过程中各环节和因素的作用各有先后次序,按照讯息的流向依次执行功能。我们不能设想传播双方同时向对方发送讯息的情况,一环扣一环的链式结构是传播过程序列性的体现。

(3)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传播过程的结构即该过程中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体。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形态上的链式连结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构特点。除了总体结构以外,传播过程中的各环节或要素本身还有各自的深层结构,如传播的传受双方都是译码者、释码者和编码者的统一体,讯息则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等。

2、沉默螺旋的理论要点

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是一个政治学和大众传播理论。理论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

3、信息主权

信息主权是在国家主权概念上演化而来,是信息时代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和传播数据内容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信息主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对本国信息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利;②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③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权利。

4、哈特媒介系统分类

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

(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主要指人类的口语,也包括表情、动作、眼神等非语言符号,它们是由人体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等。在这一类系统中,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但对信息接受者来说则不需要。

(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信、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通信等。这些媒介不但传播一方需要使用机器,接受一方也必须使用机器。


三、论述题

1、个性化推送对受众获取信息的影响

解析:这道题是道常规考题,多个学校此前考过同样的真题,但是注意题目有限定词“受众”,同时得从正反两方面来答。

2、传播的意义不是传播内容而是传播活动本身

解析:这道题难度比较大,得传播学知识复习全面才行,回答可以参考“传播的仪式观”理论

3、文化研究流派

解析:难度在于这是论述题,得具体阐明文化研究流派的观点。名词解释:文化研究学派又被称为伯明翰学派,以英国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所的霍尔、莫利(电视方面的研究)等人为代表。主张从上层建筑和意识相态的相对独立性出发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传播。


四、研究设计

自媒体乱象为主题设计一个研究方案

答案:略


        以上就是成都理工大学本次传播学的考研内容,大家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成都理工传播学考研,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有往考研,更多信息等你获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都理工传播学考研19届真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