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豹路虎牵手高德,为何它会成为车企前装标配?

这几年,墨哥在试车和参加发布会的过程中,在涉及到智能车载系统时,有两个公司都绕不过去,其一是科大讯飞,其二就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高德。

科大讯飞赖以成名的自然语音识别+方言识别,让它成为了语音识别领域里的佼佼者。而更智能、更快速、更个性的高德地图及导航,则让它不仅成为了大家在手机端的首选,同时汽车企业在挑选前装车载系统的原装导航时,也将橄榄枝纷纷抛向高德。

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高德地图车机版的用户量已经突破了2000万,在20多个汽车品牌、超过200款车型中,都预装了高德地图。这不仅包括吉利、广汽、上汽等热门国产品牌,同样包括别克、宝马、奥迪、丰田、本田等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

而就在几天前,与高德合作的车企名单上再添一个豪华品牌。捷豹路虎在北京车展之夜发布会上宣布,与高德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在北京车展亮相的豪华纯电动轿跑SUV——捷豹I-PACE上,就搭载了高德与捷豹路虎共同开发的新能源汽车车载系统。

相较于一般的车载系统,高德与捷豹路虎深度开发的新能源车载系统有一个非常特有的功能,我将其称为「续航围栏」。

I-PACE的原装高德导航,可以根据车辆剩余电量,以及周边路段的拥堵情况,将车辆的续航里程范围在地图上直观显示。当导航目的地超过剩余电量可续航里程范围,或车辆在行驶途中电量不足时,系统会自动提醒用户,并可一键搜索沿途充电桩进行导航,解决用户在行驶中的里程焦虑。

应该说,这一功能的实现并不是非常复杂:导航读取续航数据,与用户需要到达的导航目的地进行对比,再与已有的充电桩数据对接,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但是,这说来容易,「续航围栏」的实现,背后必须有两大要素支撑,即高德汽车事业部总裁韦东所说的「联网+数据开放」:

其一是联网能力,只有车辆本身具备了联网能力,提供在线化服务才成为一种可能。其二则是数据开放程度。如果实现联网能够让车辆实现与手机相似的服务能力,通过与车辆数据的深度融合,则能带来超越手机的服务体验。

在墨哥看来,捷豹I-PACE车载导航「续航围栏」功能的实现,不仅体现了高德在新能源汽车车载地图上的快人一步,更凸显出高德与车企合作的深度,进一步还能看出,为何高德成为从用户端到车企端的标配。

传统导航之所以被淘汰,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够人性化,无论是在地图难以升级,还是在地图使用过程中的种种痛点。新时代导航要崛起,就必须要做到联网化、智能化、个性化。但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要车企与地图供应商的深度合作。

这种深度需要双方在数据上实现联网、互通与开放,而让车企愿意去互通和开放,则必须建立在车企对地图供应商具有充分信任的基础之上。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只有高德这样的一线地图品牌,才会成为大多数车企的选择。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新时代导航地图不同于传统导航的地方,是它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无论是地图的快速更新还是准确性以及其他扩展性功能的实现,背后都有大数据的功劳。而要有大数据,那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用户量。所以,同样只有高德这样具有超大用户量的地图品牌,才会越做越好。量越大,品质越高。这也是为什么,行内人士认为,高德这样的地图公司,其实已经不是传统公司,而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了。

结语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汽车企业与传统的供应商的关系,已经逐渐从过去的买卖关系,变成了合作关系。就像高德与捷豹路虎,高德不仅仅是将自己的导航或者地图出售给后者,同时它还协助后者,实现更加个性、独特的功能。

这种功能除了在出行方面,以后很可能还会包括其他领域,比如自动驾驶就离不开高精度地图。再比如我们以后开车到了一个新地方,在路过一个旅游景点时,车载系统就能够主动介绍该景点的特色,同样也离不开地图。当年阿里斥巨资收购高德,正是因为当时的高德虽然是一家地图公司,但只要植入互联网的基因,它的未来就有无限可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捷豹路虎牵手高德,为何它会成为车企前装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