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隐性逻辑》——Q2为什么总是在找别人的问题?

文/小鹏


大家好,我是小鹏医者,在一周前开始阅读这本由德国Brain check公司创始人卡尔·诺顿所著作的书籍《隐性逻辑》。今天接着分享问题“为什么总是在找别人的问题?”

《隐性逻辑》
《隐性逻辑》目录


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质疑自己的想法,总是认为自己的思路是清楚的,对方的思维是混乱的。试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呢?

本书先是举了三个故事的例子:

故事一、订位事件

某天晚上,我的朋友送给我和夫人一张剧院的情侣票:第4排的24、25座。但现场座位24已经被其他人坐了。我担心自己弄错了,打电话问朋友。但朋友非常肯定地回我说绝对没错。

最后离剧场开始表演最后4分钟,我走向那人,礼貌地问她是不是坐错了。她一开始不解,几番沟通后,令人惊奇的是,她的丈夫坐在她的后一排,就这样她们俩也没发现哪里不对。

故事二、纸牌游戏

桌子上放着四张牌(见下图),每张牌正反两面都印有信息,一面是字母,一面是数字。现告诉你一个简单规则:如果纸牌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另一面必然有一个偶数。

请问,请推理后回答:至少需要翻几张牌才能验证这个规则?答案小提示:比一大比三小!但是具体是哪几张牌呢?

我想大部分人会选择:卡片E和卡片4。

答案是:卡片E和卡片7。你答对了吗?如果有看不懂的朋友请底下留言,将在留言中回答疑问。

故事三、庭审案例

一名被告律师试图用一位专家证人的陈述,为自己的委托人做无罪辩护。当证人做出如下陈述时:如果河水中有有害物质(TCE),而且没有被排出,就一定残留在河床上,但是河床上没有发现TCE。此时律师立即跳出来总结说,这个陈述完全符合结论,合理没有TCE,而证人也肯定了这个说法。

但律师的逻辑是有漏洞的,尽管这个结论可能是正确的,却不是必然正确。他只提到了什么是正确的,却无视了什么是错误的。

上述三个案例,不知道各位读者都看懂了其中的逻辑,我是看了三遍才看懂。。。最后,针对思维陷阱给出解决方案。

【解决方法】多使用“否定后件”的提问方式

大部分人做推理时喜欢做三件事:

1.我们忽略反证。

2.我们只尝试去证明,而不是反驳。

3.即使假设是错的,我们也很少放弃。




(未完待续……)

预告:下一周分享“为什么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摘】《隐性逻辑》——Q2为什么总是在找别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