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相对论》: 爱因斯坦和以太那些年的“爱、恨、情、仇”!

不论是否从事科学研究,估计大部分人都知道爱因斯坦这个人,他不仅仅是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也是相对论、质能等价公式的发现者,同时也发现了光电效应的原理,让我惊奇的是,他也是一位哲学爱好者。

之所以想起爱因斯坦这个科学家,是因为最近读了这本《再论相对论》,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其中两篇不为人熟知的文章:《以太和相对论》和《几何学与经验》。

之所以收纳这两篇文章,编辑也在这本书的序言里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在这两篇文章中,爱因斯坦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他创造相对论的整个思维过程,读者们,尤其是年轻人能够很好的看出这些理论成型的过程,以便于读者能够了解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思考方法和创新模式。

当然,爱因斯坦的理论也不是自己研发和创造的,而是受到了很多人的启发和影响,比如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在了解了马赫的观点后,爱因斯坦放弃了以太和绝对空间,从而坚持了相对性原理。

当然,在这本《再论相对论》中,你依然能够了解到爱因斯坦和以太的“爱、恨、情、仇”,以及他为什么在狭义相对论中抛弃的以太,又在广义相对论中将它“拯救”了起来。

当然,在《几何与经验》中,你还会发现爱因斯坦的科学生涯中,欧几里得、黎曼、庞加莱以及希尔伯特的理论都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所以我觉得不仅仅是科学家,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懂得根据别的的观点和建议,从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观念,或者会学习别人身上的好习惯,并且从中受益。

最有意思的事,你还能从这本书里看出爱因斯坦身为一个热爱哲学的boy,他对中外哲学的看法,以及哲学对于他理论的影响。

好了,让我们再把视线转移到《再论相对论》的内容中去,在这本书里,总共有两大篇文章,虽然每个文章比较长,内容比较多,但是每个文章都被分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小节,容易阅读的同时,也更加容易消化里面的内容。

当然,图文结合也是这本《再论相对论》的特点之一,图片高清和详细,注释也十分清晰,特别适合想了解爱因斯坦这两篇文章的人来仔细研究和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论相对论》: 爱因斯坦和以太那些年的“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