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基于QPSO-LSTM的短期风电负荷预测模型(完全复现)

目录

主要内容   

  模型研究   

一、LSTM神经网络

二、量子粒子群算法

三、QPSO-LSTM模型流程

  结果一览   

下载链接 

主要内容   

该模型完全复现《基于QPSO-LSTM的短期风电负荷预测模型》,采用基于QPSO算法对LSTM神经网络进行优化的算法,并根据LSTM神经网络以及QPSO算法的基本原理,利用QPSO算法对LSTM的超参数及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优化,建立QPSO-LSTM短期风电负荷预测模型。通过Matlab仿真分析,验证了QPSO-LSTM模型较传统的LSTM模型预测精度更高,且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

  模型研究   

一、LSTM神经网络

LSTM(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常被应用于时序预测方向,是一种特殊的循环神经网络(RNN),被设计用来解决长期依赖问题。在传统的RNN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的丢失或梯度的消失可能会导致模型无法学习到长期的依赖关系。LSTM通过引入记忆单元来解决这个问题,使得网络能够更好地处理长时间序列数据。

LSTM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三个门(输入门、遗忘门和输出门)来控制信息的流动和存储。具体来说,遗忘门决定当前时刻的单元状态有多少需要保留到下一个时刻,输入门决定当前时刻的网络输入有多少需要保存到单元状态,而输出门则决定当前时刻的隐藏状态有多少需要传递到下一个时刻。

通过这些门控机制,LSTM能够选择性地记住或遗忘信息,从而更好地处理长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复杂模式。由于其优秀的性能和强大的学习能力,LSTM也在网络结构如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量子粒子群算法

量子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将量子计算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相结合的优化算法。该算法通过模拟量子力学的演化过程和粒子群的社会行为,利用量子比特的叠加性和纠缠性来提高搜索的多样性和全局搜索能力。

在量子粒子群算法中,每个粒子表示为一个量子态,粒子的位置和速度由量子态的参数表示。通过迭代更新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可以找到最优解。更新规则基于量子力学中的演化方程和粒子群优化算法中的社会行为模型,通过调整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参数,可以使其搜索到更好的解。

量子粒子群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强、收敛速度快、不易陷入局部最优等优点,适用于解决一些复杂的优化问题,如函数优化、组合优化、机器学习等。

、QPSO-LSTM模型流程

(1)归一化。为避免某些特征对优化过程的主导作用,使优化更加公平和准确,对搜集的风电负荷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2)初始化模型参数。初始化LSTM神经网络结构和超参数;初始化QPSO粒子群,即种群规模、迭代次数、空间维度及隐藏层节点、学习率和网络迭代次数对应的三种粒子的粒子位置。

(3)评估适应度。对训练集利用粒子的位置数据作为LSTM神经网络的参数来训练模型,并计算粒子的适应度。本文选取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适应度函数。

(4)粒子位置更新。基于适应度值,确定各粒子当前个体的最优解和整个种群的最优解,并利用式(3)至式(6)更新粒子位置。

(5)重复步骤(3)和(4)直至找到最好的粒子位置或QPSO算法达到最大迭代次数,终止QPSO优化过程。

(6)将得到的最优粒子代入LSTM训练得到QPSO-LSTM网络模型,并利用模型对测试集样本数据进行预测。若测试集样本预测结果与真实值的RMSE超出给定误差阈值,则返回步骤(2)重新训练模型,直至测试集样本误差小于误差阈值。

一个​小技巧:不同版本matlab程序在兼容时可能出现乱码,可以选中m文件【右键通过txt打开】,复制程序内容后粘贴到m文件中,就解决了​乱码问题。

  结果一览   

下载链接 

你可能感兴趣的:(预测,matlab,ls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