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镜:曼陀罗绘画疗法》(十一)

《心灵之镜:曼陀罗绘画疗法》由陈灿锐、高艳红著。

陈灿锐,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分析专业博士,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理事,广东省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现为广州医科大学教师,具有丰富临床经验,被誉为“曼陀罗绘画第一人”。

高艳红,应用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荣格心理类型及MBTI技术,现任职于华南理工大学。

下 篇  专业篇

9. 曼陀罗绘画的理论基础

9.1 心理类型理论

根据经验及心理分析理论体系,紧紧围绕着自我的自性化目标(成为一个完整而独特的个体),我们将从心理类型理论、自性理论、自性化理论及曼陀罗阶段理论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这四个部分具有内在的逻辑:心理类型理论为曼陀罗绘画治疗提供整合内容的支持;自性化理论提供了治疗的方向和任务;荣格与后荣格的自性理论加强我们对自性的理解;曼陀罗阶段理论可以进一步评估自我与自性关系,以及自性功能。

9.1.1 心理类型概述

荣格根据个体心理能量流动的方向,把个体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态度,它们是心理的适应方式。内倾的能量流动是朝向内在世界,外倾的兴趣导向外在世界。前者最重视主体,后者最重视客体。

根据心理的功能,荣格又把个体分为四种类型:思维、情感、感觉及直觉。

荣格进一步把四种功能分为理性功能和非理性功能。

荣格的心理类型如下:

荣格的心理类型功能

按照两种态度类型与四种机能的组合,荣格描述了性格的八种机能类型。

1. 外倾思维型

2. 内倾思维型

3. 外倾情感型

4.内倾情感型

5. 外倾感觉型

6. 内倾感觉型

7. 外倾直觉型

8. 内倾直觉型

9.1.2 心理类型在治疗中的运用

第一,我们可以从来访者的职业、言语、气质等判断他们的性格类型,理解他们的优势功能和劣势功能,并对他们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有所预期。

第二,心理类型理论为曼陀罗绘画治疗提供了内容。

第三,心理类型增加了曼陀罗绘画治疗的层次。

第四,心理类型理论可以帮助咨询师把握来访者无意识原型内容。

第五,治疗师根据来访者的心理类型特点,用曼陀罗绘画相关技术来提高相应功能促进人格整合。

回归自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灵之镜:曼陀罗绘画疗法》(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