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成功之母》读书笔记

文章来自吴军的《态度》一书,对文中这篇文章,对一些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记录如下:

1、“很多东西的进步是容易看见的,比如学习计算机”

我自己对计算机了解的不多,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但这句话出自吴军之口,我还是比较信任。说实话,我看到这句内心还是挺开心的。孩子喜欢学习编程,我也希望他以后能在这条道路上能学的更专业点,能走的更远。我问孩子是不是这样个,孩子回答说确实是,每节课他都感觉可以学到不少东西,感觉自己在进步。如果学计算机真是一种能容易看到进步的东西,那么孩子能坚持走下去的可能性就越大。挺好的!

2、“一群年纪相仿的人在小时候没有太大差距,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分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第一个分化点就是三年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年级现象。一二年级学的比较简单,学校的要求也不高,除了特别优秀或者特别差的孩子,其他大部分同学的成绩基本上都拉的不是太开,但到了三年级之后,就会遇到我们常说的“三年级现象”,部分基础不好,习惯不好,后者没有上进心的小朋友就要开始掉队了。

我们自己对这个感悟也比较深,自己感觉在一二年级抓的比较紧,学习成绩也算还可以了,这个问题绝对不会出现在我们身上,但是就最近小朋友的学习情况来看,如果不重视及时抓紧的话,“三年级现象”出现在我们身上也不是没有可能。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有一些学习习惯没有做得好,最主要的就是写字不好导致比较低的学习效率,进而以至于我们没有足够时间去多学习一些其他的东西,除了做完学习作业之外。接下来要好好考虑这个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有些人遇到一些困难,或许在别人的帮助下克服了,或许自己克服了,总之把问题解决了,那么他就往前走了。另一些人,或许因为没有人帮助,也没有人告诉他们需要克服困哪,总之,就留在原地了”

对于这一点,小朋友在数学上是可做到前面这一类人的,对待数学上的困难,他总是一种很兴奋的感觉,从来都不会轻易放弃。这一点我们还是比较放心的,他在这方面还是有能力有信心的。但是在语文上,小朋友就是属于第二种人了,如果没有我们的帮助的话,没有我们在后面的规划和支持,甚至有时候的严厉的批评的话,他迟早就会变成文中所说的的在原地踏步的人。

4、“我们决定让你弹琴不仅是练习一张技艺,更多是通过这个过程,让你知道怎么挑战自己,做一些自己不太想做,却不得不做的事”

谁都想随性而活,但可惜的是,人生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的这样,你不愿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东西,有时,这些东西又很重要。就算是小朋友喜欢的计算机里,其实也有很多比较枯燥的东西,比如说写代码。因此,从小就要锻炼小朋友一种能逆着自己的随性做事情的品性,能耐的住枯燥,耐得住乏味,沉下心来去踏踏实实的去做一些基础性的东西,比如说,练字。唯有这样,他才有可能走得更远。

5、“我一直觉得,人在年轻的时候,需要做成几件事,并且通过这些成功的过程,学会取得成功的方法”

对这句话不能再同意了。有句话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其实成功也是一种习惯,具体而言,成功给了你自信,让你觉得要成功也不是那么难的事情;二来给你一种方法论,让你觉得要成功是有方法的,只要找到并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做,你成功的概率会大大增加。电影《1942》里面有句台词印象非常深刻,具体情节怎么样记不清了,大概就是男主准备逃难去陕西,为了让别人带他登上逃难的火车,而对其他人说,“只要能我能活到陕西,我就能东山再起。我富过,我知道怎么变富。”

嗯,一定要让小朋友在小的的时候就要有过这样经验,让成功、优秀这样的东西能变成他血液中的东西。所以,不必贪多,不必什么都要做到最好,这样往往到最后什么都做不好最好。最优的策略是,大部分都能保持在中上以上,但是,一定要选择一、两个方面要做到最top级别,就是那种在优秀的人群依旧还能闪闪发光的程度,让他体会到这种成功和优秀的感觉。有了这样的经历,那么在未来,我想他做什么都不会害怕了,只要他想做,就一定能做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功是成功之母》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