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谁容易?

上周四,去一个朋友家。朋友的孩子趁假期来深,我正好也趁外出办事拐弯去看下孩子。

因为不是周六日,就告诉朋友尽量中午赶到,不耽误她下午上班。于是朋友也趁中午吃饭这点儿空在家等我。

等我办完自己的事儿,已近中午,我在附近超市买了一些零食,可是我自己掂不完,我在服务台申请了送货。自己就先去朋友小区门口等他们送,条件是“要快,因为下午还要上班。”

我先到小区门口了,临着马路的路边,种植的榕树,枝丫密密匝匝,再加上垂下的一些枝条,在这南方的盛夏,铺下难的的清凉。

路旁已经有两个人在绿阴下坐着。一个妇女,大约五六十岁,手机捋着一些包装线。一个看起来有二三十岁,坐在转椅上,头也不抬的玩手机。

她们是专门回收这片楼层的费报纸啥的,平时就在这里等着,有电话来,就去收。没事的时候,就坐在树下等。

她们旁边有焊接的一段铁栏杆,我就坐在这上面,等超市送货过来。

这条路虽不是主干道,但因为在市区,人来车往的也不少,只是,路两遍一有树,即使在这一幢接一幢的楼群里,还是显得闹中取静。

远远的走来一个保洁员,橘色的保洁服,在这阴凉下,看起来还是很热,她大约也有五十好几岁,脖子里有根线,是草帽的带绳,草帽被她抛在背上。左手提着扫帚斗儿,右手拿着扫帚,从远处边扫边一路走过来。

“歇会呗。”坐路边的那个中年女人招呼这个保洁员。

“不能歇哦。”这个保洁员回答到。

但是,脚步还是停了下来,手却还没有闲着的左扫扫右扫扫。

“这中午你们还不给休息啊?”收废品的大妈依然发问。

“唉,现在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能被看到。”保洁员顺手从保洁服里拿出一个方盒子,比原来的火柴盒大了一圈,一面白,一面蓝。“就这个,我今天还有四分钟没有到,就开始提醒我,要抓紧,快迟到了。”

“这是个啥玩意啊?”又又过来一个大爷,估计是中午吃过饭遛食的。

“这盒子就是监控我们平时工作用的,迟到,早退,脱岗,偷懒啥的,管理人员都能知道。”

“哦,现在你们还用上这个啦?”大爷和我们一样都跟惊奇,只是他发问了。

“监控器吧?”大爷伸头看了看。

“反正差不多,我们只要在一个地方站几分钟,就有语音提示我们要干活……”

“你给我,我拿着走几圈,你歇歇”,这大爷估计是好心。

“那不行,你走的路线不是我的工作岗位,它也会提醒我回到自己的工作区域。”

“你把它挂你工作区域的树上,风动它不也动?”这大爷是疑问加点子。

“动是动了,可是总是在一个点动,也会提示……”

反正大爷是一个点子接一个的点子出。保洁员是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破疑。

“高科技啊,这一个小盒子可方便管理了啊。”那妇女说。

“可不是嘛,管理人员靠这个管理几道街的保洁都没问题了。”那个一直低头扣手机的女人也接了一句。

“人管人成本大,还管不过来,现在得省多少劲啊。”我们都感叹,就在这搭讪的当下,保洁员的脚还在踱来踱去,可能这样,监控的后台显示着的,是她一直在工作的状态吧!

“再研究研究,一定有漏洞,这么热的天,不能不让你们休息下啊!这条路还好,有点树荫,那没树荫的路,你们咋干啊,这么高温的天,中暑了,不更麻烦。”这大爷年轻时候估计是个带有情怀的投机分子。

超市送货员把我的东西送过来了,我没有在继续听他们的谈话。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智能科技,在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一线城市,的确会节约不少管理成本。不管合理不合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这个社会都会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毕竟是一种特色。

朋友在家等我,见了孩子,感觉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就成大孩子了,我们边感慨边聊。顺便我说到了我在楼下碰到的这一幕。

“我一个同学,就开电池厂的那个,前几年赶上手机爆发,挣了不少,现在上了贸易,上半年接了美国的一个订单,听说量比较大,原指望今年来个小阳,谁知道货还在海上漂的时候,美国对电池加税的协议就出来了,美国客户直接不要了。货是退回来也亏,运过去也亏,这一下来,他那个几百大号的厂直接来个关门。碰上个这,让谁都欲哭无泪啊。”我朋友说起着,连连感慨。

“活着,就他妈的不容易。”我爆了一口粗。

“的确,老话还说,只看贼吃肉,无见贼挨打,谁都有谁的难处。做保洁的觉得他们就这工作还要被严格约束,那和咱上下班打卡,工作绩效考核不是一样吗?只是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慢慢适应。”

“树欲静而风不止呗,想顺大流混日子是越来越难啰!守好自己摊儿,干好自己的活儿先!”

“那是,咱没有创业的胆儿,打工的命是要先保住啊。”

我们两个相视,自然是互嘲一笑。

其实,我心里是想这么告诉自己的:别想太多,那没有用。

你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别天天感慨的长吁短叹,也别愤慨到义愤填膺,做好自己手头的事儿,瞅好自己的人生地图,别偏离了自己的航道就算是给自己最好的交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说谁容易?)